惠州发布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时间:2022-04-22 08:27:33来源:南方日报

根据惠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惠州约有常住人口604.3万,60岁及以上人口约60.7万,占比10.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41.3万,占比6.83%。按照国际上对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标准,惠州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状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惠州将如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让每一位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日前,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惠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氛围。

夯实社会保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去年2月,在惠阳区秋长街道的家中,年过古稀的谢伯意外摔倒导致骨折。这次住院治疗,他一共花费41907元,其中社保报销29855元,自费12052元。由于谢伯是惠州“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的保障对象,保险理赔又赔付了9434.94元,最后他只花了2600多元。

据悉,年来,惠州积极推动“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工作,由政府“买单”,为7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2020年,“银龄安康行动”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宽,将60—69周岁低保、特困老人纳入到投保对象。截至2020年底,全市30.16万老人享受到政府统保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率62%。

这是“十三五”期间,惠州不断提升养老保险覆盖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增强商业保险保障,提高养老保障水的缩影。

根据预估,到2025年,惠州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将增加到65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15%。“十四五”期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全社会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需求大幅增加,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不断增大,惠州将如何做好养老社会保障工作?

《规划》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推动多支柱、全覆盖、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定型。一方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努力将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农业转移人口等群体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健全老有所医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参保长者大病保险全覆盖,发展长者慈善医疗,确保困难长者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还将积极争取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多样化保险服务制度。据悉,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长期失能长者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自2016年15个首批试点城市拉开长护险探索序幕,目前全国已有49个长护保制度试点城市。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惠州将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工程,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政策体系,以及护理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提升养老服务▶▷打造四级长者服务体系

在惠州市长者服务站(下埔站),每到中午,这里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长者。受到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周边的阿公阿婆会到幸福饭堂打包一份午餐,不仅便宜实惠还营养健康。

作为惠州市长者照护之家示范基地一期项目,下埔长者服务站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不仅为周边老人提供送餐配餐、康复理疗、生活照料等服务,还通过引进先进适老化设备,使用无障碍设施,打造全场景的适老化产品展示体验馆。

据悉,长者照护之家试点项目是惠州落实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提升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的重要举措。根据要求,今年5月底前,全市11家县(区)长者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和惠州市长者照护之家项目将完成建设;今年11月底前,乡镇(街道)范围将建成/升级改造43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虽然惠州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老龄服务供需不匹配、资源浪费、城乡发展不衡等短板。“十四五”时期,如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打造“9073”养老服务格局?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一方面,促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推动养老机构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另一方面,推进智慧化养老社区建设,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服务集中、地缘亲、服务多样等优点,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台,精准对接长者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

为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惠州将实施“四级长者服务”建设工程。建设市、县(区)长者安养中心,利用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各县(区)已建或在建3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资源,通过整合提升,在每个县(区)打造一家功能齐备、服务规范、具有示范效应的长者安养中心;建设乡镇(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结合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和各类闲置用房等资源,在每个镇街建设一家或数家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协调指导村(社区)长者服务站等功能的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村(社区)长者服务站,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同时,配建家庭养老床位,建立“一中心、多站点、家庭建床”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助、资源共享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完善健康服务▶▷探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

一处几十方米的场地,设置有基本的处置室、诊疗室、消毒间,配有3名专业护士以及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等,有的还装有基本的康复理疗仪器:这是惠州市去年试点的社区护理站。

据悉,惠州共有3家社区护理站试点。试点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一定范围内的长者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中医护理等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及上门护理服务。这是惠州探索社区医养结合的全新尝试,也是“十三五”期间医养康养发展的有力印证。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30间,开设老年病专业的医疗机构11家,设有护理院(站)4家;全市长者健康管理率60.6%,16.2万65岁以上长者与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机构加速发展,并组织认定了第一批养老护理员培训示范基地。

然而,由于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大、病程时间长、慢病种集中、自理能力差等特点,惠州当前医疗资源仍存在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状况,不利于长者就医的便利、可及和普惠改善。“十四五”期间,惠州将如何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为此,《规划》提出,加强对医养融合新模式探索。一方面,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老年专业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鼓励部分二级医疗机构向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转型,鼓励社会资本开办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鼓励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市、县(区)长者安养中心全面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并将符合条件的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目前,惠州正在龙门和惠东试点“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敬老院资源整合工作。“十四五”时期,惠州将继续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推进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为入住长者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南方日报记者于蕾)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