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镇打造“一镇一品”粤曲文化品牌 创新开展粤曲进校园活动

时间:2022-05-20 09:09:21来源:南方日报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位于阳山县青莲镇综合文化站的粤曲排练功能室,未及推门而入,耳边已是传统粤剧的悠扬天籁。

的居民陈捷兰是这里的常客。“这个文化站粤曲排练室建成以来,我们一帮戏迷像是找到了家,大家都喜欢到这里唱上几句,放松放松。”

在青莲镇,粤曲生长在肌理中,传唱在民间团体和邻里街坊间,成为一曲鲜活的文化之音。粤曲在青莲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氛围,戏曲贺节是当地每年必备的重头戏,男女老少均乐在其中。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粤曲是青莲镇人萦绕耳畔的乡音。

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文化根脉,年来,青莲镇立足“一镇一品”粤曲文化品牌,致力于对当地粤曲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推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建粤曲社、青少年粤剧培训基地、粤曲进校园及“戏曲进校园、进农村”活动等一系列引导并扶持粤剧粤曲发展措施,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创新实践,闯出了“培训基地+爱好者+学生”的传统文创发展模式,让粤曲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溯源

清末粤曲已在青莲街巷流行

专业的唱腔、华丽的戏服、精彩的对唱……在青莲镇青莲村粤曲演出现场,戏曲表演家们倾情投入,尽展风采,为现场观众表演了《“帝女花”之“香夭”》《再进沈园》和《历尽艰辛一百年》等经典曲目。专业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艺术,生动地演绎着戏曲故事情节,表演惟妙惟肖,赢得现场观众声声叫好。

古老的粤曲是青莲镇民众闲暇娱乐方式之一。

“今天我听说村里有戏曲演出,就特意过来看戏。看到今天的演员阵势,音乐、唱腔都好厉害好理想,很优秀,我看得很满意,也过足了戏瘾。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种演出,满足我们这些戏迷的心愿。”粤曲爱好者陈叔说。

粤曲就是乡愁。有了粤曲,就有了家乡的味道。逢年过节唱粤曲,不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更是为了赓续家乡的文脉。

青莲粤曲文化历史悠久。据了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已在青莲街巷流行唱粤曲。粤曲传统曲艺在青莲镇街广泛分布,青莲很早就建有粤曲社,分别在沙市街(现前进路)、新街尾有一家粤曲社,社内戏剧服装和二胡、层层洋琴、锣鼓、铜锣钹、文锣、碟子等唱戏乐器齐全,并定期在原电影院附的戏棚进行表演。

“在当时,粤曲社一开场演出,八类乐器轮番演奏,歌声跌宕起伏传扬,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观赏,演出场面盛大。”描述起曾经粤曲表演的盛景,青莲镇文化站站长李卓华心神激荡。

据介绍,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还有唱曲人由连江水道乘舟来青莲演出,演出剧目多为江湖十八本,而开台戏则为《八仙贺寿》《六国封相》。在20世纪50—60年代,青莲唱粤剧粤曲的代表有姚士岳、姚丽燊、刘清和、何海林、卢伙贵、谭鉴全等人,主要粤乐节目有《大闹黄花山》《社长的女儿》《争儿记》《刘阿鼠》《五郎救弟》等。

发展

成立粤曲社和青少年粤剧培训基地

粤剧粤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并且生长得多姿多彩。

纵然时光变迁,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但青莲群众对于粤曲的喜爱一直不变。2018年,青莲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了粤曲社。次年,青莲镇还有了青少年粤剧培训基地。粤曲爱好者开始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场地,粤剧也得以从舞台走进居民群众的生活中,让更多人得以进一步了解粤曲、欣赏粤曲、爱上粤曲。

粤曲社每周六、周日都会开练,大家热情高涨,有人敲锣鼓,有人唱粤曲,听众来附和,一派其乐融融。自成立以来,这里已成为粤曲发烧友的“家”,大家经常在此聚会交流。

几年来,为了丰富群众闲暇时的娱乐生活,当地政府先后投入10万元购置了一批乐器、音响设备及服装,完善的服务让当地曲艺爱好者成倍增加。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曲艺文化,粤曲社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粤曲表演活动,成为粤曲爱好者和广大群众互动交流、传承创作的重要活动。而在当地的重要文艺活动上,也总能看到粤曲的表演,这也进一步增添大家学传统戏曲的意愿。

在外出比赛上,青莲镇粤曲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8年,青莲中学学生梁嘉倪、郑庆文演唱的粤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草亭结拜》,在清远市第十七届广场文化展演中喜获金奖。2019年,在清远市粤曲私伙局大赛中,由青莲镇综合文化站编排指导表演的粤剧《七姑奶开店》喜获银奖及最佳新秀奖,文化站工作人员郑振辉演唱粤曲《朱弁回朝之“哭主”》喜获银奖。

为加快人才培养,青莲镇还通过在青莲中学、青莲中心小学选有兴趣、有底子的好苗子,遴选县、镇优秀粤曲演唱者传帮带的形式去培养培育,并在社会上广泛征集青莲本土粤曲爱好者拉建青莲粤曲社队伍,定期邀请相关人员进行粤剧文化交流,提高青少年演唱水。目前,粤曲社有28名社员。

探索

创新开展粤曲进校园活动

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推广粤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些年,青莲镇坚持不懈努力,展开积极探索。

2017年,青莲镇就通过与辖区内学校合作,利用音乐课、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粤剧教育,邀请县粤曲爱好者和音乐老师进行循序渐进授课,把粤剧文化引进校园,在学生中培养欣赏粤剧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和喜欢粤剧,为传承粤曲文化和培养传承人打下良好基础。

唱、念、做、打……在青莲中心小学,经常能听到老师在给同学们上粤曲课。从2017年开始,该校每周会安排两节课的时间为同学们上粤曲课,由青莲镇粤曲社粤曲爱好者和音乐老师给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讲课。

“我自己很喜欢粤曲,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课后粤曲班,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粤曲家。”青莲镇中心小学学生王法霖说。

青莲镇中心小学校长黎春泉介绍,自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利用小学的音乐课、第二课堂开展粤剧教育,并在课堂适当安排出一定课时讲解粤剧、粤剧知识和典故,邀请县粤曲爱好者和音乐老师进行循序渐进授课,除了向学生介绍粤剧的基本知识之外,教唱粤剧,并教一些简单的粤剧动作,不仅激发学生们对这项传统文化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学传统戏曲文化的热潮。目前,参与学表演戏曲文化的学生有10多人。

粤曲进校园这一工作立竿见影。2020年,王法霖出演的《凤阁恩仇未了情》曲目在清远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美育节暨时代基金会“田埂花开”艺术节中,获戏剧戏曲类(小学组)一等奖。2021年,镇中心小学表演的粤剧折子戏《春草闯堂之上路》曲目闯入清远市第六届艺术百花·成人戏剧曲艺花会暨少儿艺术花会总决赛,在“少儿语言艺术综合专场总决赛”中一举夺得银奖。

在传承中坚守,在发展中赓续。青莲镇粤剧曲艺文化,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这项传统艺术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南方日报记者段灿通讯员孟齐飞)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