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能引领家电市场品质化升级 消费观念升级创新前景明亮

时间:2022-07-26 10:39:41来源:国际商报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介绍说,商务部会同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将于期发布。根据新政策,多部门将推出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全链条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多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举措,这对绿色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是重大利好。

绿色智能家电需求日益增长

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智能家电起步比较早、发展快。事实上,目前智能已作为标配成为多数家电产品的市场卖点,搭载wi-fi功能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并且正从大家电开始往厨房电器和小家电渗透。智能化水更高的智能家电开始从单品智能向多设备互联互通以及全场景模式升级,品种日益丰富,智能家电生态日趋成熟。

产业为打通智能家电与家居的连接,积极推进标准在建设。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自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标准系列,还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联合工作组,推出智能家居云云互联互通系列标准,打通智能家电与家居,进一步推动家庭智慧场景的落地。

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郭赤兵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部分领先企业起到了带头作用,不断探索发展,开拓前进,走在前列,取得明显进展。比如制造方面,制造与需求接轨,制造个化,产品制造与周边产品的联动,制造与流通、服务业的跨行业领域组合集成及综合考虑,基于实用的前置设计、一站式服务等,重塑了生态圈。在用户使用场景创建方面,打造离家、在家模式,按居室环境总体设置,家装、家居、家具、家电一体化设计,互联互通互操作,一个控制器搞定;也有水系统、空气系统、照明系统、取暖系统、炉灶系统、清洁系统、洗浴系统、橱柜系统等一体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解决用户专项需求。智能服务则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专家服务系统指导、个化预设、个体化常用状态记忆、家电远程或定期检测服务,为用户提供自动化、专业化、后台式、及时便捷的服务体验和感受。

“海尔、美的、海信、华为、小米、云米等家电制造龙头企业,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屋家电智慧物联。”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张剑锋表示,尤其是海尔不仅将公司名称改为“海尔智家”,还推出了以全屋家电智能物联为场景的三翼鸟场景品牌,发挥了家电消费市场绿色智能品质化升级引领作用。

消费观念升级创新前景明亮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绿色智能家电行业突出亮点不少。一是以智能家电为主体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家电已经成为居民家电消费的重要对象,中怡康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已达2727亿元,在整体家电市场规模中占比43%。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逐渐常态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潜力将逐渐显现。

二是满足居民健康生活需求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了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者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普遍提升,对具有除菌灭菌、消毒、净化等功能的健康家电消费需求增加。

三是满足居民细分功能需求的创新型绿色智能家电产品。随着居民收入水提升,品质生活需求凸显,洗碗机、破壁机、智能马桶盖、美容仪、冲牙器等满足细分功能需求的创新型小家电迅速发展。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愈发品质化、多元化和个化,我国绿色智能家电产品的创新趋势将持续加强,围绕细分功能需求的创新型产品将持续受到青睐。

“随着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手势交互、智能感知、图像识别、视觉定位等技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家电产品中,部分家电产品初步具有自主学和主动控制能力,智能化水更高,智能家电开始从单品智能向多设备互联互通以及全场景模式升级。”姜风预测,未来智能家电能够主动识别外界状况,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

在产业绿色节能产品的供给上,姜风表示,在过去的20多年里家电企业在产品节能环保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这五类产品为例,预计2022年能效二级以上产品产销量整体达到1.1亿台,成为主流。电饭锅、吸油机、微波炉、电磁灶产品中,预计2022年能效二级以上产销量可接5000万台。可以说现在我国家电的绿色节能水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

与以往相比,绿色智能家电具有节能节水环保的特,并且功能强大,易操作。家电企业年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升级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种类,直击消费痛点。

“40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实现了从零到全球第一的转变,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家电大国的转变。”姜风表示,今天的中国家电行业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走在了全球产业的前列。“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中国从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再到引领全球家电创新,产业踏实前进,成果显著。(本报记者 何晓曦)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