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捐髓救父,68岁急性白血病患者绝处逢生

时间:2023-05-22 10:07:19来源:农村大众

济南市民杨义(化名)患上急性白血病,病情危重,身陷绝境。2022年10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余喆,为杨先生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年过去了,特别是中间经历过新冠感染风险,患者现在情况如何?

5月17日,余喆告诉农村大众记者,杨先生定期到科室来复查,目前身体状态平稳。


(资料图)

据介绍,2022年,山东省立三院血液科共为13位患者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非常好。其中,患者杨先生的治疗令人印象深刻。

血液病专家余喆(右一)与患者合影留念。

2022年5月,杨先生因乏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高危的急性白血病,犹如晴天霹雳般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他在家人陪同下,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却没能被收治入院。原来,他已经68岁了,年龄“超标”,病情超重,做移植风险太大!

而在临床上,65岁以上的异基因移植病例,在山东省内少之又少。后来,经朋友介绍,杨义找到了余喆。

“对65岁以上的白血病患者,以往原则上不推荐做造血干细胞异基因移植;如果身体状况比较好,可以考虑扩大至70岁。”余喆解释道,如果是自体移植,可将年龄上限提高到70岁;如果患者身体素质非常好,可以考虑扩大至75岁。

造血干细胞异基因移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髓移植、换骨髓,目前是高危白血病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和受者,双方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吻合,即为“全相合”,否则极易产生严重排异反应。“患者的细胞和供者的细胞之间通过配型,判断彼此是不是完全相同或接近。”余喆表示:“二者越接近越好,移植后排异反应可能越弱。”为了尽可能降低排异风险,“配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余喆在为患者做治疗。

2022年10月,余喆为杨先生做了“半相合”移植,供者是他的儿子。“半相合”也叫“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为什么全相合最理想,做的却是半相合呢?在现实中,“全相合”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也意味着,骨髓移植后期患者排异反应往往难以避免。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基因来自双亲,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配型只是半相合。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半相合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虽然治疗本身很有难度,但拓宽了供者来源。”余喆说,存在亲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堂表亲之间的干细胞都可以考虑进行半相合移植。

“杨先生的治疗全程无感染、全程无溃疡!”余喆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非常顺利,就移植过程而言,堪称圆满。”

移植后,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免疫力低下。这种状态下,普通的感染都须高度重视,何况新冠病毒这样的重磅杀手呢?余喆介绍:“去年年底那段时间,确实有部分老病号感染后回到科里治疗,但病情都在可控范围内。”

“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生存几率为70%;不进行移植,生存的可能性不足五分之一。”她最后说,半相合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供体难寻的问题,可以为白血病患者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关键词: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