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领头雁” 增强本土文化产业“造血力”

时间:2022-04-29 09:10:51来源:南方日报

2021年,一阵“共享文化”的春风在莞邑大地上吹起,其间,“共享”成为链接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桥梁,经过大半年的耕耘,东莞举办了2000多场公共文化活动,惠及300万市民。

以文化为土壤,空间、活动、团队、产品在半年多时间里,生根、发芽、成长、创新。共享文化不只是一个理念,更成为撬动产、城、人共同发展的杠杆,为群众提供好的服务,为产业激发新的动能。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创新为驱动、以提质升级为动力,东莞正以一组“组合拳”整合联动优质资源、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完善服务机制并提升服务精度,为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提供更加强劲的文化动能。

需求导向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领头雁”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名片,它源于群众生活,也要归于群众生活。共享文化链接社会资源,惠及群众。文化共享如何落地?如何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在“梦圆百年,共享文化”2021东莞共享文化年暨“品质文化”创投大赛“100个共享文化空间”(下称“共享文化年活动”)中,不乏将群众需求摆放在首位的案例。2020年,天天向上艺术空间在莞城成立。“我们以开展亲民的艺术活动为主,很多人在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艺术,也很难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能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艺术空间呢?”天天向上艺术空间负责人余俊说。

如何消弭艺术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将艺术融入生活,成了当时余俊最头疼的问题,“我们想到了将艺术与餐饮相结合的方法。”一日三餐既是人间火气,也是在心灵放松的时候,传递艺术理念和知识的一种方式。

“在加入‘100个共享文化空间’前,我们已经想做一些小型的文化空间,希望群众能在日常生活中学艺术知识。”余俊表示,真正能够点燃群众探索艺术、展示自我热情的,还是需要高品质的艺术活动。

流行音乐、电影鉴赏、手机摄影等活动是天天向上艺术空间的制胜法宝,“我们将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蔡小姐是天天向上艺术空间的常客,参加过电影鉴赏和主题美妆等活动,“这种小而精的艺术空间非常便捷,让我们下个楼、过个马路就能参加文化活动,也拉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动和趣味很强。”

瞄准群众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天天向上艺术空间并非个例。位于松山湖的梵间茶馆在加入“100个共享文化空间”前,已经每年提供超100场活动。“梵间茶馆清新雅致的设计风格以及对生活美学的多种表达很受欢迎,群众基础很好。”负责人郑春华说道。

去年,在东莞市文化馆松山湖分馆的建议下,梵间茶馆加入“4个100计划”,成为“100个共享文化空间”的一员。“相比资金的支持,文化馆给予的指导更加难得。”郑春华提到之前对于共享文化的概念十分模糊,在加入“100个共享文化空间”后才慢慢有了准确的理解。

得益于丰富的活动举办经验,梵间茶馆2021年举办了百人线上申时茶会、美好生活的样子征集大赛、智慧父母沙龙等线上公益活动。“我们的线上课程一经推出很快就被抢完,很多顾客甚至同时报了好几门课程。”郑春华说。

“我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一直困扰着我,很庆幸参加梵间茶馆的智慧父母沙龙活动,课程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落地,还激发了我的向内思考。”市民孔祥莹说道。

艺术不该被束之高阁,共享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加入文化的共建与共赏中。“100个共享文化空间”之一的棠美术馆,建筑设计理念结合中国宋代传统山水文人绘画形式,宋代山水绘画在历史上承前启后,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用宋人山水作品衍生塑造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加入‘100个共享文化空间’后,我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宣传渠道,越来越多的人来美术馆打卡。”棠美术馆负责人郭楚燃告诉记者。摄影师徐振锋喜欢棠美术馆的建筑风格,在他看来,艺术不需要门槛,能够走进美术馆开心地逛一逛,也是一种提升。“共享文化空间能够给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乐趣和色彩。”徐振锋说。

多元创新

增强本土文化产业“造血力”

群众所盼,服务所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多样化和高端化,客观上要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高质化,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本土文化产业发展。

艺术与商业价值如何实现互动对接?这是共享文化年活动抛给刘春苑未竟而有意义的思考。

“品类多样、团队运营、贴合大众……之前我的思维太局限,没有过多考虑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转化,同行的实践打开了我的想象空间。”刘春苑表示,与其捏制的童年回忆泥塑作品入选“十佳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相比,参加共享文化年活动最大的收获还是其他参赛作品本土商业化带来的启发。

4月以来,她花了20多个小时,捏制出一套“小仙子”系列盲盒泥塑产品。12只表情生动、制作精巧的玩偶,在抖音、小红书等台投放后,前来咨询问价的网友接踵而至。这一次,她开始拓宽思路,筹划申请专利,“希望市场看到产品的艺术价值,以黏土造型创意为样本,借助其他材质实现批量化生产。”

入选“十佳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还有白玉兰公道杯。作为乐人谷茶文化馆中一款藏品的衍生改良品,白玉兰公道杯瓷体细腻,内收花苞而外瓣微微张开,“这是一个以东莞市市花白玉兰为题材所制的产品。”馆长叶志强介绍,“公道杯”的说法出自明代洪武时期,杯中虹吸结构设计则暗含着“未满”的茶道精神和处事之道。

乐人谷茶文化馆还设立公道杯专门展区,为游客提供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为了更好对接市场,他们在网店投放精美产品图片,拍摄场景短片。在叶志强看来,同样作为展示窗口的还有共享文化年活动,“参赛可以进一步推广传承传统文化和本土城市文化,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产品。”

备受青睐的传统文化,让文化产业释放潜力、拓展价值。如何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发力?出自广东香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莞香花”系列智能车载熏香类产品则融入科技元素,致力于满足用户更多需求,同时以更好的载体传承本土文化资源。

外观线条流畅优美,同时融合了“莞香非遗”文化特色与智能科技的功能特,广东香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周先生认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这款熏香产品的特色所在。

“这是一个对外交流的载体,我们的产品得以进一步走向大众。”在周先生看来,让熏香产品出圈,逐渐被大众知晓、接纳和信任,正是共享文化年活动的媒介在发挥作用,“去年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几拨渠道商。”

成立于2014年的广东香城文化集团深耕本土沉香产业,目前拥有数百亩沉香种植、科研、体验的博览园,研发出沉香精油、沉香膏等系列产品,已拥有63件注册商标及数项专利技术。

“莞香花”系列智能车载熏香类产品集合莞香花特点,采用先进的发热装置,耗电量小,发热量大,可自动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即插即用,安全环保。

这段时间,公司收到了新的好消息——3月底,这款“莞香花”智能车载熏香器通过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世博香礼”评审团评选。“这意味着这款智能车载香熏器将香飘世界,在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向全世界展示。”周先生说。

或传递向善价值理念,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或打磨科技数字创意……2021共享文化年活动释放出本土文创产业发展潜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这个形态丰富的“群星荟萃池”中,先进文化正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提质升级

激活文旅产业“能量池”

不仅提供了文创产业领跑竞位的赛场,共享文化年活动还提供了文旅产业“培训+交流+实践”的“练兵场”。

2021共享文化年活动期间,部分社会力量承接了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或与知名文旅景区合作打造文旅项目,东莞市文化馆还为参与创投大赛的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政策法规理解、活动策划执行、输出和宣传能力,并在场馆阵地、项目实践等方面提供扶持。

“没想到大家的响应度这么高,举办活动也是充分了解市民文化需求的过程。”言一人文空间工作人员熊婷婷表示,一年以来,该共享文化空间举办了25场公益活动。

言一人文空间是一家专注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企业。去年,大理文旅部门负责人在文采会上看到言一人文空间的路演展示,便邀请其前往大理开展大众美育培训课程,并逐渐深入到当地文化助农工作。

能与云南大理结缘,熊婷婷认为共享文化年活动起到了助推作用,“之前我对很多政策不了解,通过培训找到了方向,接触到很多资源,服务更加追求精细化。”熊婷婷表示,这些天打算将文化服务“搬”到佛灵湖公园,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推广沉浸式娱乐体验等业态与公共空间,丰富体验内容。

“推动文旅融合,让活动更有创意、更多元、更丰富”是东莞共享文化系列活动在评选中对参赛主体的要求。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向融合,相互促进。

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的湾区自然学校,由大岭山森林公园和广东东青研学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而成。学校依托大岭山森林公园74方公里丰富的自然资源,30亩的湖域面积,推广自然教育、体验式教育。去年以来,湾区自然学校举办了“非遗闹新春,湾区过大年”等20余场活动。

在厚街分馆的对接下,作为共享文化年活动空间的湾区自然学校为厚街镇市镇共建文化品牌项目“周六故事会”提供了场地,这让湾区自然学校招生主任卓惠棠尝到了各级文化部门公共服务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带来的甜头。

此外,提交上去的活动方案会收到具有指导的意见反馈,这让他们在文化服务实践中不断优化方向、强化专业、规范细节。“在文化馆的指导下,我们服务精准化和便利化水提高了,服务效能提升了。”卓惠棠说。

疫情之下,湾区自然学校选择创新服务,以品质提升开展自救,化疫情危机为转机。“疫情虽然让我们的步伐慢了下来,我们开始沉淀,组织进行内部学,鼓励员工考证,优化打磨课程设计。”卓惠棠说。

这些天,卓惠棠和同事忙完了龙舟活动,又马不停蹄开始为防溺水活动做准备,预计五一和市民朋友见面。“粉丝支持力度大,我们会继续依托既有文旅资源,开展好户外教育、自然教育和安全教育。”卓惠棠说。

在文旅融合创新驱动中,扶持一批流程规范、服务优质、企业满意度高的社会服务机构,引导文化主体规范有序发展,正是共享文化年活动的一大要义。共享文化年活动增强了社会力量坚守文化服务与适应产业市场的韧,在这个“能量池”里,文化主体得到思想启发、能力培养和行动能力的锻炼,也带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声音

东莞市委党校(东莞市行政学院)教授袁敦卫:

东莞文创产业发展正当时

2021共享文化年活动落幕,这次历时一年的文化活动组织工作更有效率,参与主体更多,社会受益面更广,活动形式更丰富。

共享文化年活动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惠民服务。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来说,社会效益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但并不排斥经济效益。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在某些领域某些项目既可以免费,也可以实行价格优惠,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和可持续

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共享文化年活动虽然突出的是公共文化的公益色彩,但对于促进东莞文化产业有特殊作用,一是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更新文化消费观念,即愿意在文化消费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二是形成文化消费的社会氛围,将文化消费当作是生活的基本消费,而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精神、文化需求与物质需求一样,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在东莞,文旅资源比较丰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基础扎实,现在又面临产业转型,文化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当前的困难是,文旅故事讲得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意理念不突出,导致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文创方面,这个具有“第2.5产业”之称的产业常被划定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即以工业为基础,向服务业转变。而在日本等国家,它又被称为第四、第五产业,是比第三产业更先进、更高端、更精细的产业。

就文创发展来说,东莞制造业从低端起步,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准备不足。随着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发力,这一状况会得到改观,但不能忽略文创仍然是相对独立、具有创新驱动能力的新型产业,需要从人才培养引进、资金投入、文化氛围营造等基础功夫做起。

未来的东莞文创项目应突出创意的主题意识,推行差别化战略,精准定位相应的消费群体,突破创意的普泛化局限;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配套服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以点带面,群落化、整链式发展,避免各自为战。(撰文:龚菊章倩倩李玲玉)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