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目标值达3000亿元、市级总部企业达70家、亿元企业40家、亿元楼宇24家……日前,广州市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公布《海珠区“十四五”产业规划(2021—2025年)(征求公众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定下2025年产业规划主要目标。
这份近5万字的文件传递出海珠产业布局的关键信号。记者分析发现,“一区一谷一圈”仍是海珠的发展重点,与此同时,海珠区提出建设成为数字经济建设样板区、总部经济汇聚新高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海珠瞄定2035年远景目标,全力冲刺,力争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方面进入广州第一方阵。
做大做优总部经济
从百米高空眺望珠江沿岸,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楼宇林立。以这里为核心,广州海珠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网络,正在大力发展高能级创新型总部经济。
《规划》提出,未来5年,海珠将构建以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及若干个未来产业为代表的“1+6+N”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个“1”便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事实上,海珠区已具备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基础,截至2020年底,海珠区市场主体达18.42万户,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家数是5年前的2.8倍。值得注意的是,海珠区的总部企业不断加速集聚,5年来共引入重大招商项目415个,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投资项目有92个。
随着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树根互联、三七互娱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这里初步形成总部企业集聚效应。海珠区将成为培育创新型总部企业国际化、集群化发展的优选地。
根据《规划》,海珠将构建灵活精准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积极吸引和培育一批符合海珠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总部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吸引力和辨识度的总部基地,将海珠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全国影响力、湾区引领力的广州创新型总部经济重要增长极。
依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优质招商引资项目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海珠区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引进一批竞争力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的产业链核心项目,构建“龙头企业+上下游+研发+金融+应用场景+人才”的产业生态圈,并建立优质高效的总部企业服务机制,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
日前,海珠区推出“楼宇、园区评星评奖”,以楼宇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为目标,加大楼宇产业招商力度,支持总部楼宇建设。做大做优总部经济的关键点,还在于能够吸引到世界500强及分支机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型国企等综合型超大总部企业来海珠区设立全球总部或区域总部。
《规划》提到,需要充分发挥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展、商贸等产业的外延优势,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海珠设立运营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型总部,形成产业生态圈。此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领域,精准引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等企业。
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聚集成群
《规划》指出,聚焦海珠区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关键赛道,建立后备“链主”企业库,持续发掘和培育一批“链主”企业。
六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这些均是海珠区的优势发展行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2020年,海珠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4.8%,占GDP比重由2.1%提升至10.6%,成为高速发展的行业。会展业更是持续夯实发展基础,琶洲每年举办展会超200场次,占广州全市90%以上。
近年来,海珠竞逐产业新赛道,数字经济加速跑。到2025年,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形成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
据了解,海珠区将依托各级产业平台、重大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以及中山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攻关和研发创新优势,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服务等相关产业。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贸易枢纽、全球会展之都、国际商贸服务中心……围绕广州市的功能定位,海珠将优化构建现代商贸业发展新格局,将海珠建设成为商贸业的“发展高地”、高端品牌的“重要驻地”、消费服务的“品质胜地”,以及新兴消费的“打卡圣地”。
在高端服务方面,重点发展科技服务、时尚设计、专业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加快构建一批开放式、服务型、市场化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扶持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力争2025年高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500亿元。
在会展文旅方面,未来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展会品牌和会议品牌,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主办机构和配套服务企业,力争形成2—3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会展集团;住宿餐饮、文旅体节点(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场所)、文化产业园等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面向双碳目标,在城市中央发展都市型工业成为一种“刚需”。海珠具备工业发展基因,今后将着力打造、引导和整合现有的已具备基本条件的工业园区和楼宇,创新培育一批都市型工业楼宇、园区,重点发展能源供应、生物医药、高端服饰制造、智能终端与装备制造等轻加工型、科技型、环保型产业,构建“都市型工业”新业态,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产业空间新格局的递进
百里碧道环绕江岛,海珠经典魅力与时代活力交相辉映。
展望2035年,海珠许下几大愿景:全面提升作为广州国际商贸门户、科技创新核心支点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功能;琶洲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一区一谷一圈”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规划》提出,根据海珠区的功能定位以及核心企业、产业园区、楼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分布情况,在海珠区“一区一谷一圈”的总体空间布局下,将重点发展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环中大科技创新区、广州塔数字文旅区、环海珠湿地价值圈、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石溪至沥滘高端时尚总部区等六个产业聚集发展重要节点,构建产业空间新格局。
记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海珠区在区域内部已形成东向西辐射、北向南辐射的产业发展梯度。例如,发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环中大科技创新区的产业和科技资源优势,形成对南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广州塔数字文旅区和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的联动效应,形成城市新中轴;发挥广州塔数字文旅区、环中大科技创新区和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的联动效应,形成北部文化创新带;发挥环中大科技创新区、石溪至沥滘高端时尚总部区的联动效应,形成南部发展新极点。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建设成为“总部+会展+数字经济+商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会展文旅、现代商贸、智能建筑、高端服务和都市型工业等产业。
环中大科技创新区则利用新港路沿线高校院所集聚、产业创新要素汇聚等优势,完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人才支撑”的科技创新全链条。
广州塔数字文旅区集聚广州塔、海心桥、羊城广场、珠影星光城、广州美术馆和科学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可以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商务、旅游、生活等融合发展,建成一批都市文旅应用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争取在羊城广场建设离境退税商店,发展高端零售业态,提升离境购物便利度。
从《规划》中可以窥探到,海珠区正在将发展质量作为现代化新征程下的主攻方向,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质量、规模、增速角度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南方日报记者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