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讲解、文旅主题推介、六堡茶艺展示、艺术表演……5月19日,梧州市举行以“感悟岭南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为主题的2022年梧州市文博旅游艺术活动周暨“广西人游梧州”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12个主题鲜明的活动,充分体现文博、旅游、艺术的深度融合,让市民和游客进一步了解梧州的历史,感悟梧州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
这是梧州市激活文博旅游艺术资源的一个生动写照。作为广西东大门,该市拥有4100多年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岭南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去年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不断擦亮“岭南风情、茶船古道、红色摇篮、名人文化”四张名片,写好“红色”“共融”“绿色”三篇文章,按照“文博+旅游+艺术”的思路,激活文博旅游艺术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挥“1+1+1>3”的效应,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据统计,2021年,梧州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267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倍,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91.66亿元,同比增长1.29倍。
A激活文博资源讲好历史文化故事
“目前,梧州市博物馆展出500多件(套)文物,丰富的文物反映了梧州悠久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5月19日,梧州市博物馆,不少市民早早就前来参观。梧州市博物馆讲解员谭昊介绍,去年以来,该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共31.7万人次,他们努力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在线上线下呈现,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千年岭南古郡的历史魅力。
去年以来,梧州市突出线上线下宣传,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新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线上,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革命旧址有话说》等系列短视频,开设“看文物讲梧州故事”等专题专栏,以精炼、新颖的说课形式讲述文物。线下,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博课程进校园”“小考古家大闯关”等主题宣教活动,结合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该市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等77个公共文化场馆长期免费对群众开放,提供文化惠民服务71.7万人次,组织开展讲座、展览、培训班等文化活动2360多场次;推动市体育馆和县(市)体育中心等6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受益群众达60多万人次。
B用活红色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梧州市长洲区平浪村是革命老区村,村里的红色文化长廊、大型立体壁画、柱画、红色文化景观小品等,构筑起新时代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目前,平浪村已初步打造“一带一馆一基地一中心”红色宣传阵地,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近年来,梧州市认真谋划好“红色文章”,突出特色增亮点,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让红色文化旅游“火”起来,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深挖红色资源文化。深入挖掘开发梧州在广西党史上的“18个第一”等红色资源,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财政资金5500多万元,修缮提升大同酒店旧址、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等43处党史教育基地。全力打造桂东南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胜地,打响“梧州——广西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品牌。
打造红色研学之旅。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市场供给,推出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50多场红色经典沉浸式演出,重点打造环梧州市区红色体育旅游线路,并成功入选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建立红色旅游讲解员人才库,举办红色旅游发展暨讲解员队伍建设业务培训班和红色旅游景区、革命历史纪念场馆讲解词创作大赛,积极培养高素质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
打造红色文化IP。加大资金投入,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时空连接度、市民共鸣度、企业关注度、广泛传播度的红色文化IP,并持续强化营销外宣,扩大梧州红色文化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C盘活艺术资源提升惠民服务效能
近期,龙圩区文化馆馆长罗滢格外忙碌,每逢周末,她都要带领文艺队送戏下乡,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在大同村,她化妆、更衣、热身,忙得不亦乐乎。听说有演出,村民们陆续来到文化广场。舞台上,戏曲、声乐、舞蹈等好戏轮番上演,将文化、乡村振兴等内容编排融合到节目中,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梧州市丰富艺术产品供给,盘活群众艺术资源,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惠民活动。组织大型壮剧《苍梧之约》、彩调剧《刘三姐》、音乐剧《致青春》进行文化惠民演出;送文艺精品下基层、开展“红色革命教育”主题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各村(社区)基本配备了一支文艺队伍,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城区有歌声、乡村有戏看。
去年以来,该市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360场次,主题文艺演出活动950场次,惠及群众约43万人次,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文博旅游艺术活动周期间,该市重点开展青少年器乐展演、青少年舞蹈大赛、大型快闪演出、摄影作品巡展、美术作品展、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本报记者梁乾胜通讯员陈泽鑫龙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