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厂房内,吊车高转、器械轰鸣、强电送风。“得益于数字化助力,我们从2015年7200人创造46亿元年产值,发展到去年3700人即创造42.5亿元年产值。”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下称“互太”)董事、首席营运总监赵奇志谈道。
今年5月,该企业与新型研发机构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下称“广州工智院”)达成上亿元合作,以期进一步通过智能转型,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在当前复杂形势影响下,找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结合部和发力点,成为不少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广州应时而动,提出在稳住经济基本盘上走前列。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广州着力保供稳链加快工业生产、助企纾困稳住市场主体的同时,探索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路径。
科研机构
为传统产业插上“数字”之翼
步入广州市纺织印染行业龙头企业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染印车间,两层楼高的整段布匹由机器带动,经过水浸、风吹得以舒展,并将进入到染色环节。大开大合的一系列动作,在智能设备的操纵下井然有序。
“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业制造效率,是我们保障市场竞争力的‘王牌’举措。”赵奇志表示,近年来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作为传统纺织工业企业,互太不仅要面临东南亚地区低人力成本的廉价竞争,还要对抗订单下滑、招工困难等系列问题。
为破解这些困境,互太应对的“硬核一招”即寻求制造数字化转型。因此,尽管今年前4月,企业订单数据同比有所降低,但互太还是着眼长远,携手广州工智院共建“纺织印染数字制造创新中心”,面向织造、染色、印花、定型等生产全流程车间开展深度合作。
作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州工智院对产学研合作需求迫切。相对于1997年成立的互太,2011年来到南沙发展的广州工智院可谓后来者。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牵线下,急于寻求科技成果落地的新机构,与渴望转型升级的老牌企业顺利牵手。
近十年来,广州工智院于广平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现场、挖掘需求,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陆续研发了废水可生化性在线监测分析技术及设备、关键工艺环节参数在线优化设定与控制技术、异常工况建模预测和关键水质参数软测量创新性理论方法等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
“这些项目验收后,互太的污水回收率达到了60%,每年可节约处理成本1000多万元。”于广平说,通过技术攻关,互太印染废水从原来的色度深、味道重改善为出水清澈、适合养鱼;固态染料助剂投加过程从原来的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精度差改善为助剂在线自动计量输配送,大幅度提高配送效率/精度、降低劳动强度。
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于广平认识到,科研团队应坚持四要:技术储备要深、企业需求要明、行业知识要广、服务意识要强。“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实际需求,只有在数字制造领域开展大量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果。”于广平说。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广州工智院科研团队承担近百项企业委托项目,覆盖环保、纺织、汽车生产线、家电等我国优势行业领域,服务国内外企业30余家,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帮助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过22亿元。
科技企业
抢抓“风口”实现逆势突围
在广州某三甲医院,护士护工每日往往要执行共计上千次垃圾清运任务,清理总量可达数十吨。如今,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逐渐承担起繁复的医院垃圾清运工作。自主乘梯、拖拽搬运、精准抓取……系列复杂动作一气呵成。
今年4月,由该公司参与完成的院感防控智能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摘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截至6月中旬,智能机器人助力赛特智能实现了超过50%的同比营收。
“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刚需越发旺盛,我们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抓住了市场机遇。”赛特智能无人清洁车事业部总经理杨帆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出现,重复、危险的体力劳动亟须找到人力替代品。
有痛点就有需求,这也为赛特智能开展创新指明了方向。如今,该企业推出的多款机器人,在城市保洁、疫情防控等领域大展拳脚。
把握“三新一高”重要要求,以赛特智能为代表的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将自主研发置于产业“新风口”下,为经济稳增长作出了贡献。
同样取得业绩“飘红”的还有广州探迹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该公司营收以翻倍态势上涨,去年总营收达2亿元。“我们既要看到挑战应对,也要看到机遇。”公司联合创始人、职能总监翁淑蓁谈道。
作为智能销售SaaS服务提供商,探迹科技旨在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帮助企业提升销售效率。“疫情背景下,我们会思考:很多企业无法见到客户,那么它们的销售系统应当怎样精准抵达、获取客户?”翁淑蓁说。
沿着这一思路,探迹通过挖掘和分析全网信息,构建出覆盖超1.5亿家企业的全量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结合NLP、机器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帮助ToB企业解决在寻找、联系、管理客户时遇到的销售难题。翁淑蓁表示,此举让企业高效获取精准销售线索,降低获客成本,从而全面提升销售效率和业绩。
“除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也看到新的机遇,比如新的办公方式。这样,B端对我们需求有增多。”广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胡闻介绍,“公司在元宇宙这个热度赛道上,力图以空间智能为技术核心,抢占高地。”
今年,宸境科技与三七互娱等其他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广州元宇宙创新联盟。“相较国外的企业,广州企业在通信、AI等元宇宙底层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胡闻期待,硬科技的支持将使得企业实现在差异化、特色体验上的弯道超车。
科创政策
利好频出让市场吃下“定心丸”
大至手机银行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小至智能家电产品是否存在智能化缺陷,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测试软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七成。下一步,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还将有30%以上的增长。”掌动科技副总裁韦眉透露,掌动智能当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这对企业创新投入提出了新要求。新近发布的广州科企政策,让企业感到振奋。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广州为此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和《强服务树标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高企六条”),提出了未来五年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行动计划。
韦眉表示,此前,公司已享受过政策的一些红利,如参加过广州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并得到了资金支持。“‘高企六条’力度更大、奖补更及时。例如其中提到,单个企业最高奖励达200万元,大赛奖金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当年拨付到科技企业,更好地扶持企业创新发展。”韦眉谈道。
面向未来,杨帆同样信心满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今年4月,《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中提到,广州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企业科技人才兼职。同时,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可通过离岗创业、在岗创业或兼职等方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报酬。
对于曾携手科研院所摘得省科学技术奖的赛特智能来说,这将进一步打通从“书架”向“货架”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知识实实在在地“变现”。
今年来,广州聚焦可能“断供”的产业链重点环节部署创新链,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并为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充足“水源”,陆续出台了《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政策。这些举措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我们将企业的技术产品化能力向创新链前序阶段延伸,通过创新链的指向准确和硬核高效,加速技术产品化进程,源源不断服务于产业创新。”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批研发投入高、全球化布局、品高价优的科技企业次第涌现,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正加速形成。(南方日报记者李鹏程郭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