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伴随着一朵“木棉花”的绽放,粤港澳大湾区大交通建设再次向前迈了一部分。
9月6日上午,南中高速公路洪奇门特大桥西主塔封顶。从远处眺望,“木棉花”造型的塔冠清晰可见。“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了30天,为南中高速下阶段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西塔技术负责人陈作群信心满满。目前,南中高速全线三座连续钢构桥已完成约30%,很快项目将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重大交通基础建设项目。放眼今日中山,四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深中通道、南中高速、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中山东部外环如火如荼施工中,深江铁路有望在9月底前期开工,广州地铁18号线已经提上日程……
交通一体化是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山明确,要充分利用中央“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开展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形成“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
迈入高铁时代,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9月20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称,深江铁路初步设计已完成批复,项目计划在9月底前全线开工建设。
深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规划沿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正线从规划的深圳枢纽西丽站引出,经过深圳宝安、东莞滨海湾、广州南沙、中山至江门,引入深茂铁路江门站,全线设7座车站,线路正线全长116.3公里。
中山虽然地处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几何中心,但在早些年,却一直为交通短板所困。特别是在高铁快速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时期,对外交通成为制约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为此,中山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先后制定并实施多个交通建设规划及专项行动,推动高铁、跨江通道、高速公路建设大突破,致力全面打通中山对外开放的大通道,重塑中山交通区位新优势,力争让中山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大桥时代,融入湾区时代。
今年7月4日,中山召开轨道交通建设专题会议。会议提出,未来十年中山要集中力量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为打造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深江铁路外,目前中山正联合广州加快推动南中珠城际,争取西线(南沙至中山段)今年年底落地;加快广中珠澳高铁前期工作,争取2023年开工建设;研究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并谋划与广州、佛山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互联互通。
通过轨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中山的野心不止于此。在推动轨道交通的同时,中山正密谋与周边城市共享区域机场及港口,构建更高效直达的衔接体系。其中对于如何放大水运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中山有着清晰的路线。
按照中山“交通十四五”规划,中山拟在未来数年推进全程物流链的整合,支持黄圃港拓展公铁水联运业务,开展公铁水联运相关职能部门或企业之间的合作,采用“门到门”“一单制”等物流形式;此外,加快推进马鞍港客运枢纽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在小榄港试点建设智慧港口。
咬定青山,矢志不渝。立足建设“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中山坚持交通先行,着力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高铁、高速、航空、水运一体化的多功能复合型交通体系正加速形成,交通优势将成为中山对外推介的重要名片之一。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东部外环高速是中山市“南联北融”的一条纵向主干道,今年8月,该项目正式进入全线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接到开工令后,我们便迅速组织了200多台设备进场,其中桩基设备50多台,现在整个项目已经大面积开工。”保利长大中山东环高速公路B段项目经理部项目副经理陈文生介绍,施工团队正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全部1800多根的桩基施工任务。
这是中山加快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中山把高速公路建设放在“内联外通”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重中之重,高速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数据统计显示,中山市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从2011年117.4公里,增长到目前的189.3公里;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共7个,包括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香海大桥、东部外环、南中高速以及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
打通“大动脉”的同时,不断畅通“微循环”。干线公路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未来五年,中山将加快推进“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建设。按照规划,这一高快速路网将把中山所有镇街串联起来,实现“603015”时空圈,即60分钟通达湾区相邻城市;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各镇街中心区与邻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今年以来,“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稳步推进。4月末,由中交路建参建、全长约3.6公里的古镇快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实现全线通车。市民由北外环出发,经这一通道,只需15分钟就可到达古镇。如果从城区中心区出发,25分钟可直达古镇中心区。
“快速化改造工程取消了沙溪、横栏的红绿灯,消灭原有的堵点,市民出行更便捷。”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陶坡认为,该项目全线实现无红绿灯,既缓解了古镇、横栏居民往返城区交通拥堵之苦,又为沿线镇街低效工业园区改造提供了支撑,对当地居民出行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是一条真正的富民大道。
下一站,中山!
每一条高速、每一条城市干线就像血脉,不仅打通关隘、重新书写中山的交通格局,也为城市的发展输送着生生不息的能量,推动着各个镇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中山全域人才、产业、金融等要素资源充分整合,直接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12月通车的三角快线,一头连着中心城区,一头直达北部工业重镇,中山两大传统经济区域在此亲密“握手”。
2021年9月,坦洲快线通车,经起湾道、长江路与三角快线衔接。这一线路贯通的是中山南北,打通的是过去与未来,串联起一条中山乡村旅游的黄金线路。
赏黄花风铃木,游客家文创街。从五桂山桂南村辗转出来,游客王姐仍然意犹未尽,“下一站我们要赶去三乡雍陌,顺便再试试三乡濑粉。”坦洲快线通车后,沿线的不少特色村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乡村游。在翠亨新区,一批世界和国内“500强”项目、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进驻,并逐步培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集群。
大道通衢向未来。未来,中山将有更多交通规划从“虚线”变“实线”,成为连通珠江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伍杰洪鸿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