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龙川文旅融合尽展客家风情 不断提升“千年古县”“文化指数”

时间:2022-02-11 09:23:30来源:南方日报

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有2235年历史,是秦朝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也是千百年来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资源。

如今,龙川正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深入挖掘境内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谋划打造一批具有龙川风格、客家风骨、岭南风尚的精品力作,不断提升“千年古县”的“文化指数”。

一批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申报成功,龙川正在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古城重焕生机

清晨的佗城学宫旁,琅琅读书声唤醒古城新的一天。往来于佗城古老街道的是越来越多的慕古游客,是古城后人仍在传承的千年作息。历经两千多年的越王井内,井水依旧清澈。横亘于老城与田野的古城墙仍然散发出内敛的魅力,在田地里隐约可见的宋朝苏堤伸向远方的山脚……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35年的历史。龙川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于2009年认定龙川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至今,龙川的古城门、古城墙、古村落风貌犹存。佗城内,县衙署遗址和赵佗故居等遗址,印证着龙川的历史。盘雁古道、青化古马道、五合径等驿站遗址印证着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的独特地理位置。龙川境内数量众多的宗祠、碉楼、古民居、古塔、古桥以及纵横交错的石阶路留存至今。

2007年至2011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经国家和省普查办核定的龙川县不可移动文物共878处,数量排全省县区第三位、河源县区第一位。龙川县博物馆藏有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170件,其中不乏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唐代白釉碗等珍贵历史文物。

从2010年起,龙川先后修缮了越王井、正相塔、城隍庙、龙川考棚、学宫、南越王庙、福建会馆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还重点对历史城墙、古街道、店铺、姓氏祠堂、宗庙楼宇、客家民居、学堂等历史文化遗迹和标志古建筑进行有针对的保护,正在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间艺术闪耀光芒

暮色四合,锣鼓敲响,几位演员站在布幔后,手举杆线,操纵木偶。木偶栩栩如生,活泼灵动,恍若真人。《马灯四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节目轮番上演,现场观众喝彩声不断。

观众赞赏的是龙川县黎咀手擎木偶戏。该戏已有百多年历史,木偶的手、脚都能活动,嘴巴、眼睛能随曲调的旋律张合、转动,造型精巧,惟妙惟肖。黎咀手擎木偶戏凭借简单道具,造就丰富的人物和剧情,观赏强,深受群众喜爱。

黎咀手擎木偶戏表演的《苏小妹三难新郎》《梁山伯与祝英台》《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招亲》等节目多次到广州、佛山、东莞、江门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成为当地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剧队还多次参加世界木偶戏比赛,并多次荣获金奖。

2009年,黎咀手擎木偶戏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8年“廻龙李埔马灯舞”“龙川杂技”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截至目前,龙川共有列入市级和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7项,建设有省级“手擎木偶戏传承基地”1个,市级“客家山歌”“龙川杂技”传承基地各1个。

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龙川积极抢救、发展木偶、杂技、马灯舞等民间艺术,最召开的龙川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县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保护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手擎木偶戏产业发展中心,推动“龙川手擎木偶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从日在东莞举行的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获悉,黎咀镇(手擎木偶戏)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形象的利器。龙川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客家先民祖居地之一,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繁衍了生生不息的客家子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代代相传的客家精神。丰富的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是龙川宝贵的文化财富。龙川正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古街巷、古村落、古驿道、红色旅游资源等景观串珠成链,还计划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路线。

刚刚建成通车的赣深高铁使龙川西站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的重要枢纽。龙川依托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及古邑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央苏区留守红军文化园等项目规划建设,随着全县全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龙川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榕树下讲党的故事逾170场次

赓续红色血脉

龙川是河源市唯一的原中央苏区县,红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在2019—2020年的全省革命旧遗址普查工作中,仅龙川佗城就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领导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人物活动纪念地旧址、重要革命人物旧(故)居及纪念碑22处,纪念馆、陈列馆及其他纪念设施等24处,比如中共龙川特支、龙川县农民协会旧址、龙川县农民讲所旧址、龙川县青年抗日先锋队旧址、龙川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自党中央开展党史学教育以来,龙川深挖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积极推进龙川党史学教育走深走实。

龙川整合宣传、党史、文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镇村老党员等资源组建百姓宣讲团,充分发挥龙川乡村榕树数量多,可为基层群众提供乘凉、休闲、交流的优势,积极打造“榕树下讲党的故事”品牌,把党史学教育场地从室内搬到室外。在大榕树下,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讲解龙川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发展成就。

截至目前,龙川开展“榕树下讲党的故事”活动逾170场次,累计参与人员逾1.7万人次。

龙川充分运用当地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宣讲龙川本土红色故事,生动再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十万挑夫上赣南、茶活炮楼十八勇士、古柏为掩护同志在鸳鸯坑牺牲、黄居仁夫妇英勇就义等故事,加大广大群众对本土红色故事的认知,让龙川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龙川百姓宣讲团开展红色宣讲活动逾200场次,累计参与人员逾2万人次。(撰文:蒋才虎曾祥太)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