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推动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 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时间:2022-04-26 09:11:32来源:南方日报

雨生百谷,万物生长。在春天的尾声中,一场金融“及时雨”润泽侨乡大地。

4月20日,江门市产业金融对接大会召开。会上,江门首个“金融前线服务器”揭牌,金融系统“惠民强企促富共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通过政府“递单子”银企合作达成1000亿元融资意向……一系列实打实的“新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当前,江门正朝着“十四五”期末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昂首阔步。此次产业、金融深度“拥抱”,是江门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1+6+3”工作安排,畅通金融“血脉”,推动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作出的具体举措。

“这次对接会是春天里最美好的相遇,必将为我们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拓展产融合作新路径、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说。

金融需求步入新阶段

如今的江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金融的力量。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称,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当前,江门力争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除了练好“内功”、把握有利机遇,也离不开更高水金融开放。

落到行动上,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和创新的金融方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新时期江门金融肩负的重要使命。

省内环境同样催人奋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广东首次将金融部分“独立成章”,提出增强金融重要支柱产业地位。这意味着,江门金融业不仅要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其自身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对江门自身而言,优质项目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强烈。展望“十四五”,江门将安排十大领域50个重大项目工程包,加快建设1395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可以预见,这些涵盖一、二、三产业以及园区载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截至2021年,江门市本外各项贷款余额接5000亿元,实现五年倍增;存贷比达84.75%,高于省内“第一梯队”广州、深圳;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江门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

事实上,江门的金融业也已具备了相应优势,比如业态更加多元。去年以来,江门新进驻银行机构1家,新增17家基金进驻人才岛金融集聚区;同时新增3家上市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直接融资额达41亿元。

资本的选择,往往是最敏锐的。借助“金融引擎”,江门激活经济发展“潜力板”。

探索“产融”结合

金融支撑如何落到实处?

江门创新思路破题。在此次产业金融对接大会上,江门试点打造的首个“金融前线服务器”正式揭牌。首个服务器坐落于新会区司前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将进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聚焦乡镇精准发力,为园区各类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这一动作的逻辑很清晰:把“钱”送到产业最前线。

从眼下看,园区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实际上就是为产业发展畅通“血脉”。

打个简单比方,“金融前线服务器”如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通过不断“下沉”“加压”,将“主动脉”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血液,快速输送到企业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长远看,在产业链强链补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金融“入园”可以发挥其先导作用,促动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助力江门打造金融、园区、产业相互融合的生态系统。

金融服务的可得是前提。依托“金融前线服务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真正走进产业园区,在前端为企业及个人、园区建设运营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各类主体“足不出园”即可寻求资金帮助。物理距离缩短了,金融服务更加可感可得。

产业链金融也将得以发展。在“金融服务+产业园区”新型模式下,一方面,金融对企业不再局限于“点对点”的服务模式,而发展为金融体系对产业链(多点)、金融体系对产业生态(面)的服务,将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上下游企业资金流动提高了,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全产业链“满血”运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反哺”园区经济发展。

为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江门还提出“递单子”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各级各部门将在项目端做好需求收集储备,为金融机构“递单子”,引导银企“无缝对接”。

“产融”结合的新探索下,我们看到江门牢牢把握金融的本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

向着共同富裕前进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归宿。从“产融”结合,到为共同富裕“量身定制”金融政策,江门正在给出答案。

对接大会当天,江门金融业还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江门市金融系统“惠民强企促富共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囊括了业态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乡村金融、民生金融、科技金融、湾区金融、绿色金融、文旅金融、人才金融等十大金融和五十项金融举措。

这些“新任务”并非简单罗列。十大金融和五十项金融举措的确定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对照江门市委、市政府“1+6+3”工作安排,与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和主体任务密切相关。并且,《方案》中对具体工作任务也有清晰的说明,任务的指向和操作较强。

比如,以创新引领为驱动,江门将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其中,江门将指导金融机构设立或改造科技专营部门或服务网点,深入实施“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探索打造“1+N”组团式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制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相关制度。

民生保障方面,江门以惠民便民为目标,将做实民生金融,指导金融机构努力打造文明优质营业网点,继续做好“大病医保”“邑康保”服务;同时做深乡村金融,做大绿色金融,做活文旅金融,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按照这些布局来落实,五年后的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活动现场,各金融机构也纷纷拿出了“看家本领”——江门工行在旧园区升级、新园区建设以及入园企业服务中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争分夺秒加快信贷投放节奏;江门建行从项目前期建设、日常运营等方面为文旅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江门农商银行针对科技金融服务,推出了邑科贷、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浙商银行江门分行结合江门市“六大工程”战略,制定了产业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人才银行服务方案、跨境金融服务方案等六大行动方案;中国信保江门营业部将重点支持江门市战略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壮大。

无论是全市金融业的整体部署,还是各金融机构的自选动作,这些具有江门特色的金融政策,一个很大特点是对症下药,都较好地把握住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业务痛点问题。这对畅通内外循环聚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

这个春天,江门的“金融引擎”提速向前,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实体经济的肌体注入强劲动力。我们不妨期待,具备江门特色的“产融”新模式,将成为金融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范本。(南方日报记者张婧媛)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