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构建西宁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基础和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变。”西宁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冯振满说。
7月4日,中共西宁市委宣传部召开“西宁这十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经济发展成就。十年来,西宁市聚焦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扎实推进改革攻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青海“四地”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五大产业集群催生新动能
据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永卓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0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71亿元。
增长的背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徐永卓表示,西宁市坚持链式链群发展,打造了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合金材料、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五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6.6%。
值得一提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西宁市正显露峥嵘。数据显示,十年来,西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5.1%提高到24.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8%、54.4%、48.8%和89.4%。
据冯振满介绍,西宁市相继引进比亚迪、中复神鹰、晶科能源、高景、丽豪、阿特斯等知名头部企业;全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首个光伏智能工厂200兆瓦N型电池项目、首条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西宁市锂电产能接近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为积极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冯振满说。
通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西宁市工业投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据统计,十年来,西宁市累计引进重点工业项目406项,实现省外到位资金237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
“一大批产业链关键性项目相继实施和建成投产,为全市打造了超薄电解铜箔、高性能碳纤维等一张又一张的西宁制造‘名片’,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日益坚实。”徐永卓说。
以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西宁强。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邢磊表示,十年来,西宁市深化科技改革,创新生态持续向好。
据邢磊介绍,2012年以来,西宁市先后出台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支持科技创新若干奖励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鼓励创新政策50余项,形成了国家、省、市关联配套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同时,西宁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596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从2012年的9650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2.35亿元,锂电、光伏等领域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5微米锂离子电池铜箔技术国际领先,梓醇片实现了青海省国家一类新药临床审批“零”突破,技术创新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此外,十年来,随着西宁市创新平台逐渐增多,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硅材料联合研发中心、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成投用,西宁科技大市场正式运行。
西宁经开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及科创成果尤为突出。“建成了光伏、锂电等50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创业园、孵化器基地等16个创业平台,攻克了多晶硅48对棒加压还原炉、高转换率N型IBC电池、12英寸硅片用电子级多晶硅、微孔铜箔、高孔隙率隔膜、梓醇片降糖新药等一批关键核心生产技术,累计授权专利达2800件,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海军介绍说。
据了解,十年来,西宁市已先后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