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院执行力度的持续加大,司法拘留被执行人的人数不断上升。为打破“一拘了之”的局面,日前,余姚法院联合余姚拘留所创新“拘调融合一件事”,加强数智赋能,打造多跨场景应用,促进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
孙某因欠下2.5万元借款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虽然法官多次联系孙某,但孙某从未向法院申报财产,拒不配合法院执行。7月12日,法官驱车赶到孙某家将其带回法院。因孙某拒不配合执行,余姚法院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拘留当天,余姚法院就将孙某执行案件材料等通过浙政钉发送给拘留所。民警在查阅相关材料后,对孙某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孙某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天,法官就收到了拘留所民警发起的调解申请。通过浙江法院远程视频系统,法官、民警、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孙某及其父母共坐“一堂”。最终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孙某也承诺一定诚实守信,按照协议履行。
随后,法官立即作出对孙某提前解除拘留的决定,并同步将决定书线上发送给了余姚市拘留所。拘留所当天便释放了被执行人孙某。
“近年来,司法拘留被执行人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拘留不是目的,促进被执行人履行还款义务才是根本。”余姚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余姚法院与余姚市拘留所加大合作力度,以现有数智化平台为支撑,强化部门联动,深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创新推出“拘调融合一件事”改革应用。
据悉,该改革应用对执行案件司法拘留矛盾纠纷处置进行了流程再造,打造了拘前安全体检、高效拘留协办、拘后协同调解、线上提前解拘等四个子场景,以现有资源、最小成本探索出一条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拘调融合一件事”模式,真正实现司法拘留“提审和解拘零次跑”。
目前,已通过该模式处置执行案件8起,其中有5起案件执行完毕或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记者董小芳实习生林子一通讯员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