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蔚来汽车、智己汽车、广汽埃安都宣称将量产1000公里续驶里程的车型,行业内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议。与此同时,针对各家车企搭载的“固态电池”、“掺硅补锂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动力电池技术,也引发了很多关注。那么,这场由车企“先声夺人”引发的争论,到底应该如何看待?
■1000公里续驶里程车型 面世还需时日
1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了新车ET7;1月13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也发布了两款新车;1月15日,广汽埃安宣布硅负极电池即将量产搭载。值得一提的是,三家车企宣布量产的新车续驶里程都将超过1000公里。
一直以来,“里程焦虑”都是电动汽车消费者的痛点之一。近几年来,车企推出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可谓“节节攀升”。比如目前在已经批量交付的电动汽车中,国产特斯拉model Y长续驶版为594公里,蔚来汽车ES6长续驶版为510公里。不过,“续驶里程比较虚”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房间里的大象”。对于此次关于1000公里续驶里程引起的争议,很多消费者更是表示疑惑。北京一位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车企虽然说是1000公里续驶里程,估计实际能跑700公里”。
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如果想跑1000公里,依照目前的电池技术,只需多装电池就可以。但这也意味着低效率,车辆价格高,难以产业化。车主张先生更是提到,“如果搭载的电池能跑1000公里,那就意味着车重增加,电耗很大,浪费能源。”
在刚刚过去的威马W6量产仪式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也对1000公里续驶里程引发的争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提到,“未来几年,如果国内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用的都是续驶1000公里的电池,对社会来说绝对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在他看来,“续驶1000公里”技术的实现面临一个周期的问题。
根据三家车企公布的时间,蔚来ET7为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智己汽车新车型为2021年底上市,广汽埃安则表示“不用等到明年”。这也就意味着,等到1000公里续驶里程的车型量产交付,还需要一段时日。沈晖认为,“2~3年后国内的充电桩布局将更完善,换电模式、快充难题也基本已经解决了。那时候,新能源汽车根本不需要背着续驶1000公里的电池到处跑。”
■宣传痕迹重 车企对电池技术产业化过于乐观
电动汽车要实现1000公里的续驶里程,从技术层面来讲,背后必然是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突破。据了解,蔚来汽车ET7,搭载的是150kWh的“固态电池”;智己汽车的新车型,搭载的是上汽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掺硅补锂电池;广汽埃安则表示,搭载的是硅负极电池。
此前,蔚来汽车官方表示,2022年量产的固态电池,准确来说是“半固态电池”。其实,对于能量密度可以轻松突破锂电池上线,达到400~500Wh/kg的固态电池,行业内对其商用化进程基本已经形成共识,时间为2025年—2030年。
掺硅补锂电池,则是指在锂电池的负极掺硅补锂,这样既能提升能量密度,也可以提升循环寿命。硅负极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但应用难度比较大。1月8日,国轩高科发布了一款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的磷酸铁锂电池,就采用了硅负极材料。
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年都会提升8%~10%。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目前电池系统结构创新辅以电池单体材料改进成为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鲜明特征。可以看出,车企提出的“新概念电池”,大多是针对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创新和改进。
“现在过多提及电池的主机厂,我认为可能仅仅是宣传。”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这些车企本身没有做电池,对动力电池电化学的属性并不了解。动力电池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主机厂对这些半固态电池、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进度过于乐观,而实际上的进度会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很难平衡电池多项性能指标 当下应关注低温续驶问题
“电池材料的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欧阳明高提到,“电池材料创新要平衡比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近年来尚无大的突破。”这也就意味着,同时具备长续驶、快充等性能,目前无法实现。
因此,对于此前引发的“续驶1000公里和8分钟快充”的争议,广汽集团发布公告表示,这是两种不同的电池技术。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解决“充电速度慢”、长续驶硅负极电池解决“续驶里程短”。而对于硅负极电池的普及,广汽集团表示,受到电池总成本、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影响,市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提到,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正在开发的BEV电池包,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续驶、10分钟的快速充电、16年2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基本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寿命焦虑。
对于企业来讲,借推介新技术来提升品牌形象是常见的手段。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各家车企创新推出的动力电池技术,如何通过量产来降低成本,是产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曹广平告诉记者,目前车企之所以大力宣传1000公里续驶里程和电池技术,本质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企业都想先声夺人,因此着急扩大品牌宣传。
“虽然1000公里续驶并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但电动汽车的能量需求肯定还是要上升的。”欧阳明高认为,当下关注纯电动汽车的低温续驶问题,解决低温下续驶里程衰减问题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