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季车圈特刊:南北大众的“爱恨情仇”

时间:2021-01-27 14:28:09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瓜年年有,这两天尤其多。最近汽车圈也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大众集团在国内的两大合资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启动了ID.4的预售,一汽-大众的ID.4 CROZZ预售启动时间为1月19日,三天后,上汽大众发布了ID.4 X,两款名字相似的产品不仅价格几乎相近,外形和配置等也都只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再加上前不久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奥迪三方终于就上汽奥迪项目达成了共识——上汽奥迪产品将由现有一汽-大众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售后服务也依托现有的奥迪网络展开。这些不仅让人产生了猜想: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南北大众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在悄然改变,“兄弟齐上阵”共御“外敌”

既生瑜 何生亮

故事的开端要从1979年的那个春天说起。

当时,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饶斌亲自带队,前往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洽谈合资事宜,大众集团接过了“橄榄枝”,在经历艰难曲折之后,1985年,上海大众正式成立,当时双方合作引进的产品是桑塔纳;1990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1992年,双方合作的第一款轿车产品——捷达正式上市。自此,“南桑北捷”时代正式开启,加上富康,当时被称为中国汽车的“老三样”。

在那个“一招鲜吃遍天”的年代,大众凭借着桑塔纳和捷达驰骋中华大江南北,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在表面上还算“相安无事”,毕竟竞争对手不多,市场规模也一直处在不断增长的黄金时期,直到2005年的“帕萨特之争”。

这大概是南北大众之间第一次正面“冲突”。1999年,上海大众推出了以帕萨特B5轿车为原型的国产帕萨特,上市即热销,一时间上海大众赚得盆满钵满。但没想到中国2001年入市之后,汽车市场开始空前繁荣,合资企业增多、民营车企纷纷进场,美好时光就此一去不复返,在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大众集团在2005年首次出现了高达1.19亿欧元的年度亏损,这一年,南北大众的销量与利润双双下滑。

可能是出于平衡双方产品的考虑,大众集团在2005年将全新的帕萨特B6交给了一汽-大众,这顿时让上海大众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上海大众的国产帕萨特上市已经6年,正是更新换代的紧要关头,于是在“南大众”的据理力争之下,大众集团无奈只能将一汽-大众生产的帕萨特更名为迈腾,并在第二年,正式为上海大众引入了斯柯达品牌。

一方手里是大众+奥迪,另一方手里是大众+斯柯达,看起来已经达成了平衡。

加砝码是个技术活

左手一汽,右手上汽,大众在中国的布局看上去“两全其美”,但如何让合作的两方和平共处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经历过第六代帕萨特之争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市场,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产品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区隔,那么共同把蛋糕做大这个初衷很难实现,最终会演变为彼此市场份额的蚕食,这将大大不利于大众在中国的发展。

在平衡双方的利益和矛盾之间,大众其实一直很努力。早在1999年,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正式成立,这在当时被业内解读为出于平衡两家在华合资公司的资源和配置;2005年,大众中国开始实施“奥林匹克计划”,目标是通过实施合资企业的共同采购,动力总成等部件生产进行跨企业合作来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整合销售渠道,在2008年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复兴”;成功复兴后,2009年,大众汽车集团又携手其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共同发布并启动了大众在中国的“2018战略”,当时,担任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说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能够进一步肩并肩、手牵手地合作,我相信在生产效率、资源配置等很多方面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于是,从第七代帕萨特进入中国开始,大众集团找到了避免南北大众彼此“内耗”的策略:与上海大众联合开发更多本土化改造的车型,而一汽-大众则负责纯正德国血统的车型以及自主品牌车型的研发和生产。2011年,一汽-大众引入的是帕萨特B7加长版,在国内被称为新迈腾,而上海大众的全新帕萨特则是德国大众和上海大众全新开发的一款B级车产品,只不过平台技术、动力配备,乃至外观设计,都与德版第七代帕萨特很相似。

可是当时的一汽-大众怎么也没有想到,继“2018战略”之后,大众为落实另一项重要战略——“南方战略”,悄悄地将一枚重要的砝码放在了上海大众的这一端。

这一枚决定上海大众在今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领先于一汽-大众的砝码就是SUV。

2009年广州车展,途观在上海大众的展台上正式亮相,作为大众品牌进军国内SUV市场的首款产品,途观的市场表现可想而知。不久后,国内SUV热潮开始兴起,这更是给予了上海大众不断增长和向上的底气。与之相对应的,是似乎有点被“忽略”的一汽-大众,直到2018年,一汽-大众才拥有了自己的首款SUV产品——探岳。

事实上,不仅是在SUV产品上更先一步,近年来,上海大众一直都比一汽-大众拥有更加完整的产品线,例如在MPV市场,上海大众已经布局了两款车型。也正是在更全和更完整产品线的支撑下,上海大众销量不断增长。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自主品牌“背书”,提高上汽集团的知名度,2015年,上海大众正式更名为“上汽大众”,同时更名的还有上汽通用。

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

很多人都认为,上汽大众在2019年痛失国内车企“一哥”的宝座是因为一汽-大众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SUV,但其实早在2017年,南北大众的年销售成绩的差距就已经缩小到了10万辆以内,事实上,探岳的上市时间已经接近2018年底,且当时国内SUV的市场增速早已不如前几年。因此,除了SUV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消费升级渐成大势所趋,牢牢站在高端市场前列的奥迪才是一汽-大众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

上汽“看上”奥迪估计酝酿了不少时间,而奥迪对于自己只占10%的股比也多有不满,这才有了2016年,双方官宣,在德国狼堡已经签署谅解备忘录的一幕。如果上汽奥迪合作项目推进顺利,恐怕上汽到今天还有很大概率能继续保持着“老大”的位置,但一汽集团和奥迪经销商的强烈反弹让这件事进展缓慢,即便是《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也未能让这一项目继续向前走半步。

更可惜的是,在高端市场失利的同时,上汽大众在2019年底遭遇了帕萨特碰撞测试事件,这让本来并不算太明显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上汽大众想要再赶超一汽-大众如今已是难上加难。根据企业公开数据,2020年一汽-大众共销售完成216万辆,而上汽大众仅销售完成150.5万辆。

随着中国高端车市场近两年的持续走热,南北大众关于奥迪的“争斗”还在继续,就在上汽奥迪项目宣布进展后不久,2021年1月1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项目落户长春,且奥迪及大众汽车集团将持有该公司60%的股份,未来基于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电动车开发的高端平台PPE打造的产品将由一汽-大众全资子公司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负责销售。

不过,接下来的竞争恐怕已经不再局限于南北之间了。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大门的不断开放,2020年12月3日,成立于2016年的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三众鼎立”的全新局面已然形成;未来还将发生怎样的精彩故事,值得期待。

关键词: 干死老板 丧尸潮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