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河源新丰江江面上的音乐喷泉随着歌曲律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留念;城市的另一侧,曾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河源市图书馆内灯火通明,极具客家风情的图书馆为市民提供了知识的海洋;熙熙攘攘的商业中心,按国家甲级剧场标准设计的桃花水母大剧院内,音乐会、话剧、朗诵会、舞蹈剧轮番上演……如今的河源,已经成为粤北文化汇聚交融的中心。
近年来,河源人民自觉担负起“兴文化”的使命任务,着力培根铸魂,深化文明创建,擦亮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提质公共文化,发力精品创作,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消费能级提升,文化小康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文化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河源将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坚持推动全域文明创建、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精心塑造地方品牌、全面构建大宣传格局,持续推动河源文化高质量发展。
千年古邑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河源是客家古邑,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河源文化自信的深厚源泉。河源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236年前,赵佗任龙川县首任县令,他将中原文化带入岭南,改变了岭南地区的蛮荒面貌,使河源成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河源龙川至今保留着以赵佗为名的“佗城”,这也是河源文化繁荣兴盛的根脉。
红色也是河源鲜明的底色。河源拥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凭着对理想信仰的执着追求,河源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很早就在紫金、龙川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组织;面对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起“四·二六”武装暴动;在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纵队通过东江和谈,顺利促成保安十三团的起义,敦促了国民党其他军团起义,力促华南解放以“北平方式”的和平解放。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斗争,气贯长虹的红色革命文化,是河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河源还是“中华恐龙之乡”,是世界罕见的同时发现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的地方,拥有世界级“三位一体”的珍贵恐龙化石资源。河源恐龙博物馆内藏有恐龙蛋化石1.8万多枚,是世界上拥有恐龙蛋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河源恐龙博物馆还藏有窃蛋龙类黄氏河源龙、霸王龙、蜥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骼化石15具,其中黄氏河源龙是我国南方发现窃蛋龙类化石的新属新种,对研究鸟类起源价值巨大。
为高质量保护与开发河源客家文化、岭南文化,近年来,河源深度挖掘赵佗文化价值,加强龙川学宫、越王井、考棚、越王庙、苏堤等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还探索与广州南越王文化统一规划开发;针对红色文化,河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推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连线,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针对恐龙文化,河源不断丰富恐龙主题文创产品,打造河源恐龙文化IP,打造集遗址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探险”为一体的恐龙遗址保护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不断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恐龙文化,河源作为千年古邑的色彩越来越丰富,河源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文化软实力还需要经济硬支撑,文化产业体系也是河源文化强市的重要建设部分。
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河源参展团以“中国万绿湖·世界中华龙”这一文旅新主题亮相,受到客商和观众的点赞和青睐,据统计,河源参展团线上、线下交易额共3300多万元,近30家采购商与河源参展企业签订意向协议。
河源紧抓赣深高铁通车的机遇,围绕“2晚3天”这一主题,推出4条经典旅游线路,到广州、深圳等七市开展推介;举行“2晚3天”研学实践教育精品线路推介会,与深圳、东莞、惠州联盟打造研学实践教育优质目的地和示范高地,面向湾区和全国各地,展示河源特色文旅形象,拉动文旅产业消费。
河源还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康体养生等主题的文旅体综合体,重点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带动力强的特色文旅体项目,如助力万绿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开发春沐源生态小镇、鼓励客天下水晶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巩固巴伐利亚庄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果,2021年十一假期,河源万绿湖景区、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等景区人流如织,据悉,截至2021年10月份,全市接待入市游客573.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15亿元。
同时,河源不断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培育“文旅+”“+文旅”新业态,发展体育旅游,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申办省级以上品牌运动赛事,持续打响本地马拉松赛、徒步等体育运动品牌,打造粤赣古驿道骑行步行精品旅游线路。发展研学旅游,开发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产品和线路,提升相关服务设施和水平,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打造“广东研学旅行高地”品牌。发展高铁旅游,加强高铁车站与景区公路交通的接驳建设,提升区域旅游基础服务水平,创建互动体验项目,推动实现高铁站区与景点“无缝对接”。在河源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河源提出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力争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120亿元。
文化设施提升惠及百万群众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河源,如何进一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河源着手完善基层公共文广旅体设施网络,推进基本公共文化、广电、体育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广旅体服务体系,使文化强市惠及百万群众。
自2018年以来,河源市恐龙博物馆便着手馆内改造建设,通过VR白垩历险记、疯狂恐龙投掷等10个全新的娱乐项目,大大增强园内游乐项目的交互性、娱乐性,为市民游客们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如今,河源恐龙博物馆联合河源博物馆、龟峰塔成功创建了国家级4A景区——河源恐龙文博园。每年,约24万人次游客市民会走进河源恐龙文博园,感受中华恐龙之乡的神奇魅力。
据介绍,近年来,河源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居粤东西北前列。随着河源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东源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平县图书馆、文化馆等新馆相继建成开放,河源每万人就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36平方米,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河源群众的文化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每天,河源市图书馆内都会迎来大量渴求知识的市民;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就会响起律动的音乐,市民跟随歌曲跳出热烈的舞蹈;河源市文化馆内展出的画作、书法作品,也能获得阵阵惊叹声、赞扬声。据统计,河源全市文化馆(站)每年举办各类演出活动超过1500场次、展览超过600场次、培训(讲座)超过800场次,年均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全市博物馆年均接待参观人员超过80万人次。
当前,河源文化强市成效持续显现,其变化有目共睹: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恐龙文化内涵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城市面貌持续改善,特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和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巩固提升,距离实现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目标越来越近,河源市民收获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全省唯一推荐创5A验收景区
万绿湖巧打绿色牌
“天上瑶池水,人间万绿湖”,位于河源市东源县的万绿湖是华南地区的第一人工大湖,因其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2019年11月,万绿湖景区顺利通过了文旅部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定,获得了创5A景区的“入场券”,成为2021年全省唯一一个推荐创5A景区验收的景区。截至目前,该景区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完成全部创建工作,随时准备迎接国家文旅部的验收。
2021年11月,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广东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大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万绿湖风景区全省热度排名第二,在全省4A级景区热度排名第一;在全省A级景区满意度排名中,万绿湖风景区以99.43%排名第一。
如今,万绿湖在景区景观质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底蕴挖掘、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无论是外在颜值,还是内在气质都令人眼前一亮。
立足游客
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双提升
走进万绿湖景区,新建成的万绿湖游客中心宽敞大气,令人眼前一亮。游客中心的区域划分明确,设置有检票大厅、游客休息区、母婴室、医务室等。在这里,游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助购票、检票、查询信息等,也可享受景区咨询、投诉、导游、邮政等服务。
针对景区内信号不好的问题,景区加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5G网络、无线宽带网络在景区游览区域全覆盖;同时,景区还不断完善智能管理系统,在游客服务点,游客可以在自助服务终端读取门票信息,查询行程踪迹,并可根据当前人流密度自动制定、更改游客参观游览计划路线。
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万绿湖风景区内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走进万绿湖风景区,迎面而来的除了万绿湖的美景,还有工作人员的笑脸。
万绿湖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周维国介绍,目前景区内有工作人员约800人,其中90%都是河源本地人,80%为库区移民或移民后代。过去,他们在服务过程中专业水平不高,服务质量短板凸显是景区的老大难问题。2021年1月26日以来,为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景区加大对创建工作和服务质量的培训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共开展培训23期,多达5000人次参加。与此同时,万绿湖风景区强化景区管理,规范各景区的标识标牌、人员着装、管理制度,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各景区单兵作战、管理松散的局面。如今的万绿湖风景区内,处处是笑脸,人人皆风景。
文旅融合
万绿湖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万绿湖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也日渐丰富。移民文化是万绿湖最感人的文化,60多年前,为了解决能源需求和化解水害,10多万乡民离开世代生息的家园,成就了万绿湖的美丽,移民们背井离乡、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被世代传颂。
现如今,万绿湖景区通过建设移民文化长廊、水资源展览馆,突出万绿湖作为供港水源的特别地位,以及建设水库时客家人的移民精神,让游客充分感受万绿湖的特色文化、了解万绿湖的前世今生。目前,景区年内移民文化长廊绘画、移民雕塑等基本完工。
万绿湖风景区还不断引入河源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五一”假期,景区邀请忠信花灯传承人到龙凤岛现场制作花灯,游客也可以参与制作,感受忠信文化的魅力。在镜花缘,游客还可以欣赏省级非遗项目《猫头狮舞》表演。周维国表示,接下来,景区将会让导游把墩头蓝等河源非遗元素穿上身,成为行走的文化展示线;景区还会将非遗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制作中,万绿湖文化丛书也正在编撰之中。
“万绿湖景区每年接待上百万游客,如果每位游客都能借此了解河源文化、万绿湖文化,将极大地增强河源文化的影响力。”周维国说,“未来,万绿湖景区将致力于让万绿湖文化、河源文化走出河源。”( ●撰文:余佩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