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传承创新民俗文化筑牢特色人文根基

时间:2022-02-11 09:41:49来源:南方日报

三江腹地,以文化人,揭阳素有传统。步入建设“文化强省”的大流中,如何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如何弘扬优秀的特色民俗文化?在有着“千年古邑”美誉的揭阳,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开笔礼、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等活动在揭阳学宫不定时举行,向贤敬学的浓郁氛围在这里绵延不息;

“国旗鲜红,是因为染上先烈的热血;五星闪亮,是因为凝聚着英雄的精神……”青年干部在揭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的“强国有我·党史故事我来讲”主题宣讲比赛中激烈角逐;

2021年秋季,揭阳第一所高水本科院校——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迎来首批新生入学,书写了揭阳文化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一笔……

自广东吹响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以来,揭阳市委、市政府着力将内在的文化禀赋转化为外在的社会价值。“十三五”以来,揭阳市全力推进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运营、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挖掘一批文化能人,不断繁荣文化事业,让城市与文化同频共振,不断擦亮“千年古邑”的文化名片。

揭阳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伴随着中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南海之滨石化城雏形渐现,产业强市、滨海新城并驾齐驱,活力古城动力十足,如今这座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的城市,正大步迈进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征程上。

立法保护红色资源

赓续城市红色血脉

巍巍旧址忆征程,革命火种永不熄。2021年5月,“重走红色路·启航新征程”采风团先后走进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学宫”、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军事决策会议旧址“普宁流沙教堂”、潮汕人民抗征队诞生地“火炬村”、杨石魂故居、大南山革命纪念园等多处红色革命旧址……随后,《红色揭阳》《重走红色路H5在线学体验》等文化精品力作通过艺术创作和新媒体技术应用成为广大干部党史学教育中的作品。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接踵而至的是一批批党员怀着炙热的心走进这些革命老区重温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当不少揭阳儿女看到揭阳红色革命旧址的航拍纪录片后,纷纷惊叹“家门口”的红色革命旧址历经岁月洗礼后光彩依旧。

红色文化被插上技术创新的翅膀之后,精致的“面子”下,还有托起本质的“里子”。2021年5月28日,《揭阳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经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揭阳成为省内较早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法规的地级市。该《条例》于2021年8月公布,并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据统计,揭阳市登记革命遗址遗迹(文物)共有593个,经省认定216个,已被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59处,被核定为不可移动文物51处。全市各时期牺牲的烈士总数7606人,有名字的烈士2422人,无名烈士5184人。全市现有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26处,其中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3处,文物保护单位6处,未列入县级以上管理保护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05处……揭阳以法治力量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切实做好传承与保护,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独特功能,让“红色基因”真正嵌入揭阳这座城市的血脉。

2021年岁末,揭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握文旅消费新趋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乡村资源,建设一批旅游景区、红色景点、特色小镇,打造彰显千年古邑、滨海城市魅力的文化旅游业。

传承创新民俗文化

筑牢特色人文根基

揭阳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在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古城里的省级文保单位“百兰山馆”改建为榕城博物馆,并在全市率先上线全景VR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在线上领略揭阳的文化瑰宝。

紧接着,青狮、出花园、行彩桥等极具揭阳民俗特色的文化线上体验相继出炉,高科技赋能的表达形式让群众感叹本土民俗文化的“新貌”。

沿着古城的水系行走遇见青狮文化旅游景区,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的形象被打造成为文创产品进行展示与宣传时,呈现了揭阳正在探索本土文化活化利用、以文旅结合衍生新业态等文化融合的路子。

擦亮本土文化名片、创新表达形式,着力打造“活力古城”,既是揭阳本土文化产业因势而谋,也是基于揭阳现有特色优势的顺势而为。

揭阳将激发千年古城的现代活力文化魅力,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榕城区为主阵地,坚持原真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完善古城保护活化规划设计,切实保护好市区“三山两水一古城”的城市空间形态;精细做好功能完善、旧城改造、违建整治、文旅融合、产业赋能、水系修复等文章,盘活利用国有企业和公房,积极推进新河社区“三旧”改造、缅商玉文化基地等项目,规划打造中心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潮汕特色宜居示范区和“活力古城”城市客厅,示范带动全市各地积极实施老城区保护开发,加快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转变,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来了不想走。

发挥古城文化,做好保护与传承,筑牢揭阳特色文化根基。年来,揭阳依托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路线,促进文旅融合,打造了“揭阳学宫—揭阳城隍庙—榕城进贤门—古榕武庙”总长约3公里的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此外,经过深入调研、反复修改、揭阳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等环节,《揭阳古城保护条例》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揭阳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首部地方法规正式诞生,也为揭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对揭阳延续城市文脉、守住城市根魂,更好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古城区的榕城区抓好古城保护活化,全力打造揭阳古城品牌,建设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基础建设街路,整理古城历史地图,启动水系治理、环境整治等行动,完成古城水系4000米河道清淤和部分构筑物拆除。

发力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城市文明水

选树各类模范单位、个人、家庭、窗口点位进行资源统筹和整合;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我心向党”“永远跟党走”“三个一百”等群众主题宣传教育;志愿服务队到餐馆开展“公勺公筷”“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的宣传;围绕“清明节”“世界读书日”“爱国卫生日”等,组织网上祭英烈、读书交流、文明创建等活动……这是年来揭阳市多措并举发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精神文明创建是“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举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载体。2018年以来,揭阳便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质。其中,国家级试点单位的揭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2018年11月建成开始,强化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属于揭东文明实践的新路子,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省级试点建设单位到国家级试点的跃升。

2021年初,揭阳市围绕“14536”,即“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的总要求,全市文明实践整体水不断提升,其中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基本实现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揭阳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168个、实践站1497个。

健全公共文化体系

增强发展内在实力

2021年9月12日,坐落于揭阳滨海新区的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迎来首批本科学子714人。作为揭阳首所本科院校,广工揭阳校区进一步补齐了揭阳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优化了揭阳文化教育的布局结构。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城市的本质,不单单在于优质的高等教育,也在于宜业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群众从盼物质温饱到盼精神享受、从求基本生存到求生活质量都牵动着一座城市在文化领域的成长。经过年来的发展,“红色文艺轻骑兵”以党建带群建,深入群众的身边开展“送欢乐下基层”“书法进万家”“艺术进校园”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黄旭华院士为原型的现代潮剧《大国赤子》在各地巡演,以“活力古城”为主题的揭阳籍画家作品系列创作在各大美术馆相继开幕,百花齐放般的文化媒介传播方式让市民群众随时可以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揭阳从“文化惠民”着手,实施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年均组织文化惠民活动达180场次。如火如荼的公共文化事业在城市不同角落真实地发生着,汇集成城市内在实力提升的“文化细胞”。

如今,无论春秋还是冬夏,时时都可在揭阳看见一幅幅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和谐、和睦、和美画卷,一年四季处处皆景。坚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锲而不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文化强省”这个重要窗口,推进高品质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全景VR还原揭阳古城特色骑楼

走在老城斑驳的青石板路上,古朴庭院、百年老字号、文创空间、潮汕风味咖啡店……依次在榕城区中山路排列开来。中山路是揭阳古城的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古城调研专业工作队的首站。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收集纸质文献、制作碑刻牌匾额拓片、与当地老一辈居民交谈……揭阳组织古城调研专业工作队伍,深入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市肌理,赓续千年文脉。

古城调研专业工作队通过摸清“里子”,后续在建立古城古建筑保护名录等,从保护古城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制修缮古城“外貌”,从而做好揭阳古城文化提升工作。

2021年,古城调研专业工作队还聘请专业团队,开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骑楼立面测绘与视觉信息采集,通过开展古城特色骑楼街区历史地理信息调查,形成骑楼立面测绘图纸、全景VR展示、测绘报告文本、铺面电子化地籍图绘制、历史信息还原等成果。

年来,揭阳市委市政府、榕城区委区政府矢志做好揭阳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市、区两级政府先后编制了《揭阳古城4A景区规划5A提升方案》《揭阳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策划方案》《中山路的骑楼立面设计初步方案》多个不同层次的规划文件,进一步明确古城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道路格局、建筑特色、城内水系等重要信息。

突破传统方式,创新引用全景VR展示重现中山路昔日景观,公房中山片区摸查和现场初步标示工作已完成……未来,以“活力古城”为名片的城市画卷也将徐徐展开。

文化惠民工程被列入省示范项目

在揭阳群众艺术馆,一批“零门槛”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各种门类艺术培训课程,吸引了迫切汲取精神养分的群众。这是揭阳市民耳熟能详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共享文艺同城花开”文化惠民工程。

此类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打通艺术与观众的“最后一公里”的载体台,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共享文艺同城花开”文化惠民工程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缩影,也是促进全民艺术普及提质,带动群众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营造公共文化服务全城花开浓郁氛围的有效实践。先后设有55个文化志愿者培训基地,提供包括舞蹈、潮剧、相声、美术、书法、朗读艺术、器乐、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课程,百姓们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该文化惠民工程被列入广东省公共文化体系示范项目。它以实现艺术普及提质文艺惠民目标为抓手,深入挖掘和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服务群体,通过提供多种多样文化培训选择,有效地培养了市民的兴趣爱好,全面推进揭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以“欢乐文艺动车——揭阳市群艺馆免费培训季”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下基层惠民活动”为该文化惠民工程的子项目板块,截至2020年,揭阳全市定点免费文艺培训基地总数达到了47个,提供的免费培训课程超过400场。

此外,揭阳市文化惠民下乡活动也形成良好常态机制,年均组织文化惠民活动达180场次。据统计,年来,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为基层免费提供60场展览、30场讲座、80场演出;在A级旅游景区建设8个“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为游客免费提供图书阅读,推广全民阅读;实施16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陈列展览,举办23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举办10场次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及传统优秀剧目惠民展演。( ●撰文:张冰纯揭宣)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