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健全体制机制保护红树林 筑牢滨海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2-07-08 09:30:02来源:广西日报

■核心阅读

作为中国第一个GEF红树林示范区,年来防城港市健全红树林保护工作和执法机制,探索红树林经济价值实现新路径,筑牢滨海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防城港红树林面积2016.2公顷,主要分布在东湾片区、西湾片区、珍珠湾海域,有红树林树种18种,涵盖了广西所有原生红树林品种。

A陆海空全方位巡护

红树林里成群的白鹭或展翅飞翔,或蜷卧凫水;树下滩涂的招潮蟹来回穿梭……夏季,防城港市港口区东湾红树林片区呈现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晨曦渐露,林培进开始一天的巡查,他是一名红树林护林员,主要负责东湾红树林片区管护工作。据悉,东湾红树林现存面积约330公顷,是全国市区内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片区。

“主要查看红树林的生长情况,如果有异常,我们需要登记下来并及时报告。另外,还要检查是否有人为破坏红树林的行为,并及时清理海上垃圾。”林培进说。

像林培进这样的专职巡护员,防城港市目前共有21名。该市建立红树林常态化专职巡护机制,印发实施《防城港市红树林巡护检查制度》《北仑河口保护区巡查工作制度》,聘请专职巡护员对红树林开展网格化巡护,全市红树林巡护率已提高到95%以上。

其中,针对全国唯一的边境红树林类型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还进行陆海空全方位监管巡护,通过执法车、执法艇、无人机、监控系统等对所辖区域红树林开展常态化巡护执法,巡查覆盖率100%。

B压实保护责任添新绿

曾经,因受人为干扰、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北部湾海域一度出现红树林面积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减少等问题。为筑牢沿海生态安全屏障,防城港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

在规划上,当地将红树林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科学编制印发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划、“三线一单”等相衔接的《防城港市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计划至2025年营造红树林113.7公顷,修复红树林700公顷。

保护好红树林资源,重在责任落实。防城港在全区率先设立红树林林长,构建了以林长制推进全市红树林管理的运作体系。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阮高利介绍,当地将红树林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长任务清单,层层压实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保护责任,“一人一清单,厘清了责任边界”。

年来,该市实施“蓝色海湾”工程、北仑河红树林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与生态恢复工程、边境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广西北部湾红树林虫害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多个项目,推动红树林资源提质增量,有效提升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

据统计,2021—2022年,该市采用本地红树林物种,已新造红树林110公顷,正在实施修复321公顷。作为候鸟迁徙的安全通道及重要栖息地,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成千上万只候鸟争鸣北迁,景象蔚为壮观。

“截至去年年底,保护区监测记录到的鸟类从1985年成立初的187种上升到299种,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健康状态。”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汤乔介绍。

C探索绿色生“金”新路径

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不仅有保护生物多样、改善沿海生态环境等功能,还具备很强的固碳储碳的能力。

年来,防城港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努力把红树林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不断深入,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北仑河口保护区、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东湾红树林片区等地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实现经济效益方面,该市敢为人先,实施广西首例红树林蓝碳项目。防城港市兴港集团与碳智汇林公司签订全面双碳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先行先试开展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

目前,该市正在进一步探索开展碳汇金融业务,通过发挥市场交易机制作用,强化碳市场的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红树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同时,以红树林湿地改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切入点,有效盘活自然资源资产,推动形成海洋“蓝碳”、森林“绿碳”,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经济价值。

“作为防城港的一张生态名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红树林资源,广泛开展红树林保护和恢复、宣传教育、保护区管理、能力培训等方面交流与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屏障。”防城港市委书记谭丕创表示。(本报记者吕海锋文/图)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