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四做四保”服务搬迁群众 写好安置点“后半篇文章”

时间:2022-07-19 10:42:10来源:广西日报

7月15日,凤山县思源社区信息员杨海交早早赶到办公室,整理社区未成年人资料,为暑假期间保障社区未成年人安全提供数据。杨海交向记者介绍,2018年,她一家5口从砦牙乡东风村弄洒屯搬迁到思源社区,现在丈夫在外打工,三个小孩在城里读书。为便于照顾小孩,社区帮她安排了社区信息员的公益岗位,每个月有1500元收入,安居乐业的杨海交过得特别踏实。

“十三五”时期,凤山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把分散居住在大山里的2500多户1万多名群众搬迁到县城周边统一安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行路难和住房难等问题。但是,搬得出和留得住是两码事,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渐能致富”,凤山县围绕“四做四保”推进易地搬迁扶持工作,写好安置点“后半篇文章”,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A做强就业帮扶保增收

凤山有针对地开展家政服务、烹饪等技能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20余场次,培训安置点劳动力5600多人次。该县还利用“零工市场”、微信公众号等台不定期推送用工岗位信息,并邀请区内外企业到凤山举办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专场招聘会,2019年以来,安置点共有9000多人次通过这些渠道实现了就业。通过开发环卫保洁、治安维稳等公益岗位,该县帮助不能自行创业和外出就业的搬迁群众356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粤桂协作为契机,成立“龙凤就业+”思源社区服务点,提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和技能培训;针对疫情影响,开启“点对点”护送专列。2022年以来,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2580户6493人,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其中,乘坐“点对点”专列到企业务工1236人。2021年全县搬迁群众人均收入12919.07元,高于全区均水

B做实社区治理保

2021年12月,该县在全区率先挂牌成立凤山县思源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社区党委,下辖4个居委会,形成全链条党组织管理模式。该县通过实行24小时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全覆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同时建立和引进社会管理机构,成立凤山县百凤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统筹抓好社区秩序维护、环境保洁、水电维修等工作。公安、城市执法、司法援助、信访调解等部门入驻社区集中“一站式”办公,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该县还依托社区精神文明实践站、社区书屋建设,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思想素质,并成立社区工会,在社区开展山歌、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艺活动,让来自各乡镇村屯的群众融入社区大家庭。

C做优公共服务保稳定

该县先后投入2.01亿元,新建、扩建思源社区水、电、路、燃气、网络、污水及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投入10.5亿元,配套建设价超市、农贸市场、美食街、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文化广场等。新建5所学校提供5000多个学位,实现学前、义教、高中教育阶段全覆盖,新建1家500多张床位的医院,实现医、康、养一体化,筑牢卫生和教育保障基础。同时投资3.3亿元,建设“双创”扶贫产业园区和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可提供约3100个直接就业岗位和衍生2000个间接就业岗位。目前,已有24家企业落户“双创”产业园,涵盖生物制药、服装、电子加工等行业,有489名安置点群众在各企业车间稳定务工。

D做牢基层党建保活力

思源社区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4名、委员4名和支部书记7名,织密“红色网格”。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设置意见箱等方式,把党组织服务阵地打造成收集意见和服务群众的“中枢神经”。坚持以“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目标,开展“党员联系户”“结对包户”“一助一”等邻里互助活动,196名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通过楼栋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由安置点社区党委牵头,与县直部门、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1+N”结对共建,开展就业服务进社区、医疗服务进社区、教育服务进社区、公益服务进社区的“四进社区”活动,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流动,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搬迁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本报记者卿要林通讯员邓永生罗思振)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