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解决每年困扰八九百万毕业生的重复体检问题,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值得社会共同为之努力。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建议,建立“一检制”高校毕业生就业体检档案共享机制。长期以来,由于用人单位无法共享体检结果,使得不少毕业生夹在中间,被迫高频率体检。重复体检要花费毕业生不少金钱,也牺牲了他们在毕业季宝贵的时间精力。焦新安代表的“一检制”两会议案,触及了青年人群的痛点,引发了毕业生的热切关注。
中青报发起的“体检档案是否需要建立共享机制”的投票结果显示,63.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太需要了”,认为重复体检不但花钱还费时间精力;7.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要重复体检,希望面试单位出钱;还有11.5%的受访者担心连续做几次胸透伤身体。此外,有13.9%的受访者担心,共享后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投票结果说明重复体检存在诸多弊端,也为体检档案共享机制的建立,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焦新安分析了造成重复体检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标准化的毕业生就业体检报告认定体系。就业择业过程中,毕业生要根据用人单位要求,提供体检报告,证明自己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体检报告的结果,决定了毕业生能否顺利应聘入职。当毕业生有意入职某个单位,对方指定体检机构后,求职者很难主动拒绝,只能乖乖配合。
应聘者的体检报告,能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身体状况。为杜绝求职者造假、保证体检报告的真实性,用人单位青睐于指定体检机构,并要求求职者的体检报告不能超出有效期。
但有时候,用人单位一些过于严格、不够合理的要求,会给求职者带来不少困扰。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夹带私货”,让求职者到指定机构做有违法律要求的体检项目,无形之中造成对求职者的歧视。当然,大多数用人单位并非刻意刁难求职者,而是难以信任求职者提供的体检报告,认为其不具备真实有效的说服力,顾虑和担忧比较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检档案共享机制,能够避免重复体检带给毕业生的身心困扰,也能够给用人单位提供值得信赖的平台渠道,减少全社会医疗体检资源的浪费。
推动建立体检报告共享机制,关键是保证共享信息的客观公正。体检机构的体检流程、结果认定,务必要严谨规范,不能出现徇私或篡改的失信现象。只有建立在真实公正的基础上,共享机制才能高效畅通地运转,否则用人单位缺乏信任,依然可能通过其他渠道,继续要求毕业生重复提交体检报告。从根本上讲,建立体检报告的共享机制,不单是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还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可信度,培育和塑造共享机制的社会公信力。
提交体检报告,毕业生要有高度的诚信自觉。共享机制的完善,还要在法律框架内,确定体检机构的资质,保证体检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符合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随意加码的项目,要直接拉入黑名单;特殊行业或单位,对体检报告可能会有特别要求,他们的需求也需被合理嵌套进这套机制。这些问题疑惑,要不断进行探索和调适。此外,共享机制的确立,离不开惩戒约束机制,只有不断打击破坏共享机制公信力的行为,比如让不遵从规定的用人单位和有失信行为的造假学生付出代价,才能维护和完善好共享机制。
此前,山东、广东等地已推行过体检报告互认工作,这说明共享机制的建立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毕业生不免要跨省跨区域择业,只有更多地区和城市打破壁垒,联结进来,互相共享体检报告,共享机制的效果才能得到放大,才能广泛惠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推进建立共享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一些关键问题还需科学决策。比如,究竟是教育部门还是人社部门牵头建立?平台的管理维护是交给市场还是由政府主导?推动解决每年困扰八九百万毕业生的重复体检问题,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值得社会共同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