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 新局做大做强做优更快更高更美

时间:2022-01-21 08:47:30来源:南方日报

1月20日,2022年增城区“两会”闭幕。

前一天,增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增城区区长霍阳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并介绍去年经济发展情况和今年11大方面的工作部署。

无论是从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趋势,还是广深两大极核城市联动态势,乃至区域发展比较优势来看,“十四五”时期依旧是增城区抢抓机遇,实现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和窗口期,保持合理的增速并做大经济体量是当下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州“十四五”规划赋予增城担当东部新动力源和增长极的期许和底气。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扎实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的增城区今年如何干出新气象?我们梳理三组逻辑展望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新局。

发展与防疫

无论是回顾过去一年,还是部署新的一年,疫情防控工作都是放在区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位。

去年,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战时状态、战时作风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建立每日调度、隔离场所“双班长”“防控专家+纪检干部”等制度,增城区提档升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增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坚持全周期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全环节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健康管理。坚持全链条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防疫管理,全方位落实风险排查整改。加强涉疫风险人员落地排查、交通站场排查、旅游旅业排查和社区主动排查。强化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监测,坚决阻断疫情输入。

——加强重要场所和重要节点疫情防控。从严抓好重点服务场所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景区、商场、超市、餐馆、宾馆、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防疫管理。加强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防疫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等。

——构建战结合的疫情防控体系。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扎实做好疫情风险每日研判、每日清零。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贯彻落实“6个固定、11个清单”要求,坚决做到应急值班值守到位、疫情监测预警到位、人员物资储备到位,强化备战培训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等。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工业增长多方承压,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消费零售备受冲击……只有疫情防控有效有力,才能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稳中求进的发展主基调奠定基础。

功夫在日常重点是细节,无论从哪个维度看,念好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统筹”经,都应成为地区底线思维和战略构想。

速度与质量

开局起步,至关重要。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增城区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过去一年,增城延续前三季度的稳中有进态势,呈现出两大特点。

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产值1609.16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1067亿元,连续四年超千亿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开展产业链招商,共引进产业项目111个,计划投资总额743.85亿元。

经济质量和含金量得到提升:增城开发区核心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55.52亿元,增长27.58%;引进优质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220.08亿元。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3家,增长24.1%,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累计入库583家。新增专利授权8668件、发明专利授权498件,分别增长23.4%和120.4%。

大湾区已经从传统的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向,供应链成为核心优势,区域协同成为大势所趋。这也表明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广深两大都市圈衔接节点的增城,其价值潜力正在被认可、被释放。

发挥区位、空间、生态优势,增城将在产业、台、创新、环境等方面下苦功,努力实现“进”的目标和方向,推进速度和质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增城聚焦“芯”“显”“车”三大特色产业,落实“链长制”发挥“链主”作用,重点设定超千亿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和迈向千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并为牛仔、摩托车等产业指明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迈向价值链高端。

强化重大发展台引领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是增城的战略选择。今年,增城继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聚焦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城乡融合、生态旅游等领域,推动增城开发区提质发展、增强“三大交通枢纽”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增城聚焦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侨梦苑“一苑多区”发展,力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发掘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地位高的“隐形冠军”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优。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关键。增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特别提出参与广深综合改革联动,推动改革事项清单式落实,助力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聚焦产业招商、项目筹建、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营商环境5.0改革。

抢抓发展机遇期,加快做大体量,也要做优结构、做好质量,增城拿出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拼劲、闯劲和干劲,把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措施落到实处。

城市与乡村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地区高质量发展成色。过去一年,增城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1名。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3家现代化养猪场建成投产。累计认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9家、加工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增城的广大农村地区,是融入湾区、联结广深的后花园,城乡交融赋予了其独特的比较优势。有着280多条农村的增城固然是广州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主战场,但增城的乡村振兴不是“在乡言乡”,而是具有超大城市特色的现代都市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在乡村方面,增城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眼国家战略需要,拿出硬措施,增强执行力,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做好“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都拿出了实招和硬招,特别提到发展美丽经济,重点打造时光穗道等10条新乡村示范带。

在城市方面,增城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方面面都被重点提及,补齐民生短板,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每一个群体的需求都尽量被考虑到。

乡村振兴是增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通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实现更高水的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仙进奉”荔枝品种渐成农民甜蜜的致富果,增城丝苗米奏响丰收富足的时代音符,品味迟菜心重新认识舌尖上的文旅小楼……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城乡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将成为增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后劲和战略支撑。(●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