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157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超声测流、智能化减隔震设备、洗选煤高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E家、微探、帝马、平升等20多个高端高质项目快马加鞭推进,河钢工业机器人、中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近50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户。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79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小巨人”企业11家,均位居全市第一
回望2021,唐山高新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科技成果全面开花,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高新区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征地拆迁、社会维稳的主战场“争第一、创唯一”,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
隆冬时节,高新区却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置身日新月异的京唐智慧港,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都能聆听到这座科技新城砥砺奋进的时代跫音。
经济发展,科技助力。2021年1月,第一批汇中超声水表下线,全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芯片、换能器、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关键原材料100%国产化;3月,唐山松下机器人成功进入电池行业世界级企业宁德时代;6月,全国首条起重机臂自动焊接生产线在唐山开元集团完成;12月,中老高铁正式通车,轮对动态监测、安全联锁装置、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都来自唐山百川;平均每两个月,唐山开诚就有一台新款特种机器人诞生。从年初到年末,高新区科技成果全面开花,40多个项目在细分领域折桂,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79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小巨人”企业11家,均位居全市第一。
经济发展,项目先行。2021年,高新区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全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开元、开诚、汇中、震安、国华等一批龙头项目竣工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并分别建成全国最大的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超声测流、智能化减隔震设备、洗选煤高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E家、微探、帝马、平升等20多个高端高质项目快马加鞭推进,并有河钢工业机器人、中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近50个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签约落户。一个个好项目成功引进、一个个大项目稳步推进,高新区铆足“比”的劲头、激发“赶”的动力,拿下全市项目擂台赛的优秀成绩单。
经济发展,产业引擎。2021年5月,开元集团配套产业园建成,引进上下游企业13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在“研发+孵化+产业化”生态基础上,继续延链补链,上下互动、左右配套,推动了产业蓬勃生长。下力气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神钢公司生产出全国第一的环保高性能焊丝;减隔震技术应用达到明显降碳效果;百川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发力“碳中和”绿色工厂。2021年,高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同比增长7%;机器人、应急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产值同比增长均超过15%,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全国6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为全省唯一。
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这是2021的高新“交响”。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新更好”品牌。在全市率先探索“区域审批”改革,提前完成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地灾、文物、抗震、压覆矿等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为企业减少时间成本30至50个工作日;在全市率先探索“多评合一”改革,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评估事项合并评审,推进审批“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税务微厅,发票领用代开、税费申报缴费等“一站式”在线办理,实现24小时“不打烊”服务。企业“感觉良好”成为共识,促使一大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高新区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能力,在全市成立了首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出了“跑小二+店小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线上服务、量体裁衣式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市第一个开设了企业开办审批专区,协调市场监管、资规、城建等部门统一入驻,对接专业孵化器内初创企业,快速快捷办理各项审批业务,打造了行政审批的“ETC”通道。“我们在高新,感觉良好”成为创业者的共同心声,也成为初创企业的成长密码。
“双减”后的孩童们在校园内欢快地奔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悠闲地下棋聊天;农村中心广场上,大妈跳起广场舞……从城市到乡村,这样温馨的画面在高新区随处可见。龙泽学校投入使用,高新中学竣工验收,拔地而起的教学楼、装备完善的实验室、平坦宽阔的操场,补上教育短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家门口儿就能看好病”;“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全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医养深度结合项目加快推进。
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2021,高新区不停步,向着乡村振兴接力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档立卡脱贫户年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6316元提高到2021年的16442元;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硬化绿化美化,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以点连线带面,形成“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完成改厕任务,智能化粪污处理在全省率先走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詹官屯村的新民宿古朴舒适,成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项目,也铺展开“诗和远方”新画卷。
2021,高新区不停步,朝着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目标加速跑。2021的高新区,天空湛蓝、河水清澈、环境整洁。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6,同比下降17.49%;环卫保洁考核,再次夺得全市桂冠。这样好的成绩,是高新区科学施策、精准治理的结果。狠抓源头治理,高新区在原有餐饮企业油烟监测的基础上,又推进了公共烟道净化,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安装扬尘监测和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开展了广告牌匾和“飞线”的集中治理和“洗城”行动,为城市“净颜”。深入推进绿化工程,京唐智慧港凤眼公园把黄土裸露的空地变成景色秀美的绿地游园,全区主次干道也都披上新装,实现四季有青、四季有景、四季不同。
2021,高新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好先手棋,在全市率先建设了配备126个房间的标准集中隔离点、改造完成2个集中隔离点,并进一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全力做好疫苗接种、隔离检测、流调排查、哨点预警等各项工作。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就在全国拉开序幕。高新区闻令而动,一项项紧锣密鼓的安排迅速开展:
深学。高新区党工委一班人以上率下,“学”上走在前。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10次,把指定学习材料作为手边书、案头卷,并根据高新区实际,编印了专题辅导材料;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高新区网站、公众号开设“党史天天读”“理论周周讲”等专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网络培训;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并邀请专家前来讲学,组织党员干部赴延安干部学院培训,形成“个人自学+集体研讨”“线上+线下”等多层次、分众化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
细悟。高新区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组织四次专题研讨,并进一步完善学习交流机制,举办不同层次研讨会,会前不定题不定人,现场随机提问随机交流;举行“诵读红色经典、致敬光辉百年”诵读比赛、“身边的榜样”主题宣讲,组织“同心向党、共绣党旗”活动、“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实践活动。
笃行。高新区紧扣办实事、开新局落点发力。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活动,企业与农村结好对、出实效。高新区建立6个新市民俱乐部,成为外来务工者学习、生活的家园;设立5个劳动者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应急充电、短暂休息、加热饭菜等贴心服务。10项惠民工程圆满完成,许鄄子、马家屯村民喜迁新居,智慧社区全面铺开、老旧小区管网完成改造、滑冰馆建设顺利推进、网格化管理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河北日报通讯员 宋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