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记者从南海区科学技术局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提升南海区全民科学素质,《佛山市南海区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下称《方案》)正式印发。今后南海将通过四大重点任务,实现到2024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22%等目标。
聚焦四大重点人群
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根据《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到2024年,南海区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南海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22%。科普建设制度不断完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为实现这些目标,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动“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四项重点任务。
其中,在“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将分别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企业家和产业工人、青少年、老年人四个重点人群展开工作。
《方案》提出,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要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机制,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和重要内容。不仅区领导要带头学习前沿科技知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个季度组织1场科技知识专题辅导课,而且还将把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年度公务员培训学习计划中。
在实施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要组织企业家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全区每年举办相关培训活动不少于12场次。同时,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等相关内容,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鼓励企业积极培育使用创新性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育使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在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大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配齐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及相关科学实验员,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展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及各级科技创新竞赛、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等工作,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每间中小学每年开展科技活动或科学实践活动不少于1场次。
在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要以提高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每个村(居)每年开展面向老年人的科普活动不少于1场次。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
到2024年至少建成2万平方米科学场馆
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科技资源是优质科普的重要来源。通过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有助于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反哺科技进步。
此次《方案》明确将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成果、科研重点项目或者重大项目成果科普化,通过公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视频、图书、实物模型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推介。
南海区还将配套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加快南海文化中心科学馆的建设;推动科普社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科普公园、中小学建设科普场馆等,到2024年,建成面积不少于20000平方米的科学场馆,累计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不少于50个、科普公园不少于7个。
南海区还将开展高端学术活动助推产业专项升级,围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或世界科技前沿等主题,以佛山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动员国家级、省级学会与南海合作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高端产学研型学术大会或高端学术论坛。引导本地企事业单位与高层次科技专家开展技术对接、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专家工作站,推动南海产业转型升级。每年举办至少1场次省级以上科技学术活动。至2024年,累计建成科技专家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含博士后工作分站、创新实践基地)50个。
此外,《方案》还明确提出将实施农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不断丰富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持续改善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等。
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区级学会(协会)、企业(园区)、科普教育基地等阵地为依托的基础科普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加快推进科技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文/珠江时报记者彭美慈李丹丹通讯员黄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