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288个“空壳村”华丽蝶变 启动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工程”

时间:2022-06-28 10:23:06来源:辽宁日报

“国双米业有限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科研机构+农户’模式生产经营香稻,村集体3年累计盈利60万元,村里每年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福利,村民都尝到了孵化的甜头。”6月里,艳阳高照,营口市老边区边城镇双井子村“第一书记”徐东楠站在稻田边自豪地说。

双井子村集体经济项目从无到有,产业从点到链,不断发展壮大,是营口市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工程”的一个缩影。年来,营口市盯紧、抓牢集体经济项目“选、育、管、服”全程,启动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工程”,累计注入孵化资金2.5亿元,择优培育孵化项目390个,288个集体经济薄弱、财政亏空的“空壳村”华丽蝶变,“红旗葡萄”“大红袍李子”等农产品品牌在全国叫响。

坚持党建引领,精选立项。营口市委统筹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三部门合力打造集体经济“孵化池”,建立市、县、乡党委及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具体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齐抓、部门协调配合、专家联合评审的良好局面,“一村一方案”制定可研报告。营口市委组织部牵头11家涉农部门,采取清单定责、联席会议、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等方法,对项目“入池、孵化、收果”进行全程指导。

在项目培育上,营口注重在营销、链条、品牌等环节上持续发力。采用“双线式”营销方式,通过举办“营口海蜇节”“红旗大集”等活动,帮助建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第一书记”、村集体“三位一体”供需渠道,同步开拓“欢乐嘉年华年货大集”、老边“网红小镇”等线上渠道,一大批带有乡土味的集体经济农产品有序进城。

双井子村国双米业公司引进碾米机、去石机等设备,用于稻谷脱壳加工、仓储、真空包装,通过打造“水稻种植—粮谷加工—大米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既可以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又能把更多利润留在村里。走精品化路线,随着营口海蜇、小望海村农乐园、博洛铺小米等精品项目逐步孵出,“小黄旗”“金沿盈丰”等商标陆续登记注册,全市集体经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村民的致富信心也更加坚定。

营口市还探索推广资源开发、电商融合、飞地经济等孵化模式,不断完善“孵化池”的“选、育、管、服”全链条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预警、评价、退出”机制,依托“三资”监管软件台细化财务预警指标,实现“主动、自动、报表”预警,倒逼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止损。建立年终评价机制,设定“良好、正常、关注、亏损、停滞”5个层级,由县级相关业务部门联合分析研判,对问题项目致函提醒,形成“优进绌退”的良循环机制。强弱联合、组团发展成为当下集体经济的主流孵化模式,先后打造出盖州市“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区、大石桥市周家镇“大红袍李子”等村级集体经济产业联盟24个,“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围绕持续提升项目质量,组织、科技、司法、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三个一百”专项行动,从人才支撑、技术指导、法律援助、运行管理等方面与项目精准对接,提供“一对一”“一对多”服务指导。95名农技专家团成员现场授课140余次,远程指导500余次,解决技术问题200余个;百名律师组成法律顾问团,为100余个项目提供法律援助6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次;214家企业与184个村“手牵手”对接,帮助村里筹资金、引项目、促就业。(记者佟利德)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