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全域推进农业生态绿色发展 奋力打造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时间:2022-07-20 09:10:40来源:浙江日报

年来,湖全域推进农业生态绿色发展,创新建立“农牧渔全产业、防控治全流程、市镇村全覆盖”治理新模式,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奋力打造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自2013年以来,湖市乡村生态环境逐年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9.4%提高至93.7%,全市主要河流实现了普遍劣五类水质到三类水质为主的历史转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全”模式更是入选全国五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之一。

稻田退水“零直排”肥水不流外人田

走进位于湖市广陈镇赵家堰兜灌区,连片的水稻茁壮成长。作为稻田退水“零直排”示范区,这里的稻田被一条条生态沟渠分割围绕。沟渠中,水生植物非常茂盛。不远处,17个退养鱼塘,连通着沟渠。“利用这一闭环,整片稻田便可实现退水零排放。”广陈镇农业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宇磊说,稻田退水经过沟渠、池塘的净化后,再根据农事灌溉需要,重回稻田。

种植业退水治理是农业生态治理的一大难题。湖是嘉兴最早“尝鲜”稻田退水“零直排”的地方。早在2016年,湖市就以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为雏形,升级打造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逐步实现农田尾水区域化治理。几年间,涌现出了以广陈镇赵家堰兜为代表的“生态拦截沟+生态塘”型全封闭环境,以曹桥街道王家浜、新埭镇鱼圻塘村为代表的“生态拦截沟+断头浜”型半封闭模式,以钟埭街道活罗浜等为代表的“生态拦截沟+小河”型开放式模式……

截至目前,湖市共已建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2万亩。监测数据显示,自工程建设以来,湖市主要河道水质、重点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生态拦截削减明显,氨氮均拦截率达到30.3%,总磷均拦截率达到27.2%。

要真正实现“田—沟—河—浜”水生态一体化治理,路长方向明。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负责人燕燕说,整个“十四五”期间,湖将推动19万亩粮食功能区进行稻田退水“零直排”全覆盖,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肥药两制”改革肥药施撒有了“节流阀”

在绿迹数字农业工厂里,打开手机,一个月前种的菠菜,用了哪些药,啥时施的肥,每次用量多少,一清二楚。基地负责人余魁说,基地靠着“智慧管家”“浙农优品”,实现了投入品管理的全领域全周期闭环管理。

科学施肥“一键到田”;虫情精准指导防治……肥药管理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湖深入开展的“肥药两制”改革,即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和定额制施用。2021年,湖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同时,“智能虫情监测系统集成应用”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数字赋能,“肥药两制”改革成效翻倍。据了解,湖通过探索打造“肥药两制”精准技术服务场景应用,打通农资管理等各关联应用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农户通过手机移动端,即可随时上传作物病虫草害图片。

“浙样防”台,在线识别诊断,结合智慧虫情监测及定点病虫监测记录,点对点、针对地发布统防统治方案。“浙样施”台,自动关联农户田块肥力监测数据,建立全市田块与农户一一对应的肥力数据库,推送施肥建议方案,运用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实时对接、肥药施用精准到户、数据记录自动上传。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更高水绿色发展。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强说,眼下,湖已建立首个农田面源污染智慧监测与管理台。该台通过自动采样、在线监测、网络传输等,开展水稻氮磷流失智慧监测,进而筛选出更好的施肥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化肥的投入。

据悉,湖市域农资市场肥料结构已呈现根本调整,配方肥占比由2020年的30%左右提高到2021年的70%。

秸秆利用全量化废弃秸秆变身“香饽饽”

7月的金湖大地,金色的麦浪涌动,农民忙着抢收小麦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天下来,田埂上,只留下一排排打包好的秸秆包,整齐码放着。一打听才知,它们早已被上海和周边地区的食用菌、草纤维或养殖企业预订了。

湖是浙江省十大“产粮大县”之一。2021年,湖市粮食播种面积42.61万亩、总产18.87万吨。夏收和秋冬之际,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小麦、水稻等秸秆。农业废弃物,放错了地,污染生态;处置到位,能摇身一变成“香饽饽”。

不烧不抛,秸秆离田增值效果更好。年来,湖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主线,整县制推进市域秸秆全量化利用。2021年,湖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7.59%,列嘉兴第一;秸秆离田利用率43.32%,列全省第一。

秸秆发酵种植蘑菇,是湖农民对秸秆利用的独特智慧。从上世纪80年代起,湖的菇农就开始利用秸秆发酵种植双孢蘑菇,蘑菇生产后的废料又作为芦笋种植的肥料。经过几年的培育,湖靠着一根根的秸秆,创造地打造出“稻-菇-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同时,形成了水稻、蘑菇、芦笋三大主导农业产业。

将秸秆碳化后通过科学配比制成各项专用肥;利用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为粮食烘干供热,实现从粮食生产到烘干的秸秆循环利用……这几年,通过不断完善秸秆机械化收集体系,湖秸秆离田已成常态。据悉,湖目前每年可离田消纳农业废料8.5万吨。

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水清岸绿鱼更鲜

农业生态治理,不只在农田,也绕不开鱼塘。水产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湖走在嘉兴前列。据了解,湖聚焦渔业健康短板,着重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成为嘉兴首个完成尾水全域治理的县(市)。

林埭镇徐家埭村的瀚庭家庭农场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排放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前几年,农场改造“三池两坝”处理池,养殖尾水经过处理系统,层层净化。治理后的尾水,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削减率分别达到29.1%、47.4%、51.9%,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不同养殖品种,尾水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湖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甘翔说,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进养殖环境,湖根据养殖规模、区域位置、品种模式等分类推进,实现养殖尾水全域治理,并专门制定技术指导意见,明确尾水处理工艺流程、日常管理等技术指标。

据了解,湖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2家。

水产养殖要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是必然之举。年来,在大力推广“跑道鱼”、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技术的同时,湖市以数字化管理为依托,加快建设渔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库,开发渔业数据管理,建立覆盖全市所有水产养殖主体的数据库。王甘翔说,目前,辖区渔业企业自动投饲、智能增氧等信息化技术应用覆盖率达82.8%。同时,通过建设尾水智能化监测示范点,实现养殖尾水自动监测分析、数据实时上传。(肖未 夏竞舟)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