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酱酒热占位加速,不少酒企便打起了年份酒的主意。北京商报记者近期走访酒便利、华致酒库等多家门店发现,年份酒、老酒的标签并不少见,古井贡酒、国台酒业等品牌的年份酒均有售。在线上渠道,年份酒价格也参差不齐。近年来多家酒企开始布局年份酒,“老酒”“真年份”等口号在白酒行业此起彼伏。由于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年份酒”的概念多为酒企自定义。借势热度,更有不少酒商试图浑水摸鱼,价格乱象、评测标准模糊等亦是令行业头疼的问题。
自定义的年份
近年来布局年份酒的企业不在少数。据悉,贵州醇主打5款年份老酒,并采用“真年份”的标识;在贵州醇董事长朱伟接手后,枝江酒业也开始推出“真年份”系列;金沙酒业于日前推出3款年份酒,在当天签约仪式上签约合同金额超过3亿元;国台酒业旗下也有国台10年、国台15年等年份酒。
同样布局年份酒的舍得酒业在近两年坚持“老酒战略”。舍得酒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舍得酒业以细分方式逐渐完成产品线的重塑与升级,通过不同的层级、价格在多维度建立消费者对“舍得老酒”的认知,以获得行业对“舍得老酒”的认可。
事实上,行业内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定义年份酒,“老酒”“年份酒”“真年份”为常见标签。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关于企业对于年份酒的界定,贵州醇在产品信息中标注“真原酒,不勾调”,并指出“当今市面上的所谓年份酒,多为少量老酒与新酒勾兑,贵州醇引入国际标准,单一年份标注”。国台酒业在国台10年的包装盒上标注出“产品加权平均酒龄为10年”,并标明主体原酒的酒龄和原酒占比。
从上述两家企业对年份酒的界定标准来看,贵州醇主张“每一滴都是真年份”,即全部为年份老酒。国台酒业则选用不同年份的原酒,取用加权平均酒龄作为年份酒产品名称。可见,对于年份酒的界定,白酒行业仍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状。
年份检测难
为了规范年份酒标准化实施,中国酒业协会及地方酒协相继发布了标准规定文件。
据悉,中国酒业协会自2006年开始筹备制定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2019年4月进行颁布。根据《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显示,白酒年份酒以传统白酒(固态法、半固态法)工艺酿造,经贮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调而成,标注年份为所用主体基酒加权平均酒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且主体基酒总量应不小于基酒总用量的80%,标注年份取加权平均酒龄的整数。
除了中国酒业协会,地方酒协及相关部门也在对年份酒标准化进行规范。公开资料显示,今年8月,茅台镇人民政府发布茅台镇白酒市场专项整顿通告,对辖区白酒市场全面排查整治,严肃治理年份酒乱象,规范酒类市场经营秩序。根据通告显示,非中国酒业协会认证的年份酒,一律不得标注年份酒,酒瓶内外包装不得出现有误导消费嫌疑的字样,产品编码数字应在数字前面注明“编号”二字;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认证的原产地域产品,不得标示原产地域、核心产区字样;同时,所有白酒应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杜绝价格虚高;门店销售的产品要做到可追踪溯源,并禁止生产销售串酒。
针对年份酒的标准化,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年份酒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因此目前很多酒企基本处于“自我确认”的现状。其实目前已有相应技术对酒水实际年份进行检测,但由于该技术成本高,且无法对多种年份勾调的酒水进行检测,因此,年份酒检测仍然难以广泛化推行。
标准待完善
由于年份酒硬性国标未定,随着年份酒需求逐渐旺盛,不少酒商依然借势“自由发挥”。北京商报记者在淘宝平台搜索“年份酒”发现,除了古井贡酒等知名酒企的产品,一些标注“陈酿老坛”“原浆老酒”“茅台镇”标签的产品随处可见,产品价格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且此类产品最高月销量在830笔。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伴随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酒水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年份酒也因此走热。但目前由于政策端没有相应标准,产品端没有规范化实施,消费端没有明确认知,导致白酒行业年份酒乱象层出不穷。
蔡学飞也进一步指出,消费者对年份酒的认知,基本在于“酒越老越好”,但酒企定义的年份酒可以是窖池年份也可以是瓶装年份,消费者的“年份酒”和酒企的“年份酒”出现了信息不对称。
针对未来年份酒的标准化可行性,蔡学飞强调,随着规模性企业不断提高年份酒的标准,比如清香型年份酒的标准会逐渐向汾酒靠拢,酱香型年份酒会参考茅台的标准酿造。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年份酒的认知不断加强,行业酒企也会形成自我约束力规范年份酒。此外,行业协会不断出台标准定义,叠加地方政府的引导以及白酒产区的不断完善,会进一步整治年份酒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