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租了26亩地种蘑菇,正打算今年大干一场,却遭遇了疫情。”因合作社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今年年初,山东省聊城市崔庄村村民栾绍云16个大棚食用菌的销售和再生产受到了影响。
正当犯愁时,恒丰银行送来了惠农“及时雨”,为他办下一笔50万元的贷款,解决了持续经营的问题。
今年以来,恒丰银行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8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748.31亿元,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3.74%。
放款提效,为复工复产解忧纾困
每天生产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5万只普通口罩、5000套一次性防护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为紧张的时刻,山东省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承担着向湖北直供防护用品的重任。几个车间开足马力,24小时不停工,但原材料的采购运输成本和工人的加班工资给公司经营造成了不小压力。
得知这一信息,恒丰银行立即开通“绿色通道”,采取视频会议、网上办公等灵活方式,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业务流程,为日照三奇加急发放抗击疫情专项贷款1000万元。
“有了这笔钱,企业生产不愁了,我们也能帮助一线医护人员获得更有保障的防护。”日照三奇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恒丰银行不断加强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提高小微企业服务精度,截至8月末,信用贷款业务较年初增加27.60%。
前不久,在河南郑州做美妆生意的个体工商户李女士通过恒丰银行获得贷款11万元,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资金周转需求。依托随时支取、随借随还、线上免抵押免担保的模式,李女士这种因缺少抵质押担保而难以获取贷款的个体工商户,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线上贷款申请全流程,大大降低了融资难度。
产品创新,因地制宜服务实体经济
“没想到凭纳税记录就能从银行贷到款,这可解决了我们公司的大难题。”近日,浙江省宁波新龙泰文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鲍展照凭借企业良好的纳税信用等级和缴税记录,通过申请恒丰银行“银税贷”产品获得了320万元贷款。
“银税贷”是一款以客户纳税信息为依据,向诚信纳税客户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融资瓶颈。
不仅纳税记录能“变现”,科技成果也能“变现”。
“我们的产品价值高、收款周期长,公司现金流比较紧张。”山东省东营市科创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库房里的特种钢说,“买这些原材料,全靠恒丰银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贷。”
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恒丰银行还主动寻求金融合作,与各地政府风险缓释基金开展合作,在温州、苏州、济南、上海、杭州等多地开展“政银保”等政府风险分担业务;为解决小微企业倒贷难问题,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公司合作开展了“应急转贷”和“连续贷”业务……一项项合作创新逐个落地,让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
云端作业,科技与金融环环相扣
去年以来,恒丰银行通过场景嵌入、渠道合作、二维码申请等方式,快速扩大普惠客户接触面。
不仅如此,包括人脸识别、电子合同、远程放款等在内的各类科技手段也被应用到业务全流程,不断探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的服务模式。
在线上,恒丰银行通过搭建普惠金融信贷系统、小微E管家、合作方互联平台三大服务平台,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在线下则通过“总对总”的合作方式对接各大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实现“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普惠场景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颖说,“恒丰银行会继续加大与非银金融机构、征信、财政、科技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