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严峻挑战。在1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亮出了2020年全年的外贸成绩单。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防疫物资与宅经济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成为我国外贸保持正增长的重要因素。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出口超4000亿元防疫物资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根据WTO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2.8%、14.2%、11.5%,均创历史新高。
这一成绩的取得有多方面因素。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稳外贸措施得力,疫情得到了控制,稳住了外贸外资的基本盘,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是因为国外国内生产端分化明显,国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部分国际订单向国内转移。国内前期政策红利显现,企业受益明显。受疫情影响,抗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据介绍,在进出口品类方面,在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我国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作用,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2020年3月至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同时,出口笔记本电脑等“宅经济”产品2.51万亿元,增长8.5%,满足疫情期间各国人民居家生活和工作需要。
我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增长了3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我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合计增长了22.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
“由于疫情防控的错位和政策救助的差异,发达国家加大了从中国进口力度,使世界暂时恢复到2008年之前‘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状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RCEP签订带来新机遇
2020年,我国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从国别看,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依次为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
其中,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元,增长8.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6%,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增长8.4%,自美进口9318.7亿元,增长10.1%。中方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我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1.92万亿元,增长了9%,占同期对美出口总值的61.4%;自美进口农产品1627.4亿元,增长了66.9%。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国外贸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东盟超越欧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而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而这无疑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关系密切。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尤其是自2003年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开展了多方面的务实合作。而随着2020年11月我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多外贸机遇的窗口也将打开。
据李魁文介绍,2020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其中,东盟10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值4.74万亿元,增长7%;日本、韩国是我国第四和第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值分别为2.2万亿元、1.97万亿元,分别增长1.2%和0.7%;对澳大利亚进出口1.17万亿元,下降0.1%;对新西兰进出口1255.3亿元,下降0.4%。
白明认为,下一步,我国应该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落实好RCEP,让它早日生效。中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提升要在RCEP上优先体现。
“目前RCEP是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涵盖了全球约30%的人口、30%的经济总量和30%的对外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成员各方对此充满期待。海关正在结合自身的职责,抓紧推动实施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李魁文说。
李魁文介绍,海关正在加快推进RCEP实施准备工作,建章立制,保障RCEP原产地规则落地。正在研究出台“RCEP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和“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办法”,重新梳理RCEP项下申报享惠进口和出口签证的流程,并建设配套的信息化系统,确保企业申报享惠的便利性。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便利化政策。
新年出口预计先高后低
总体而言,在李魁文看来,202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和综合竞争力,既实现了稳定增长,也实现了质量提升。
对于2021年外贸形势,李魁文指出,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形成,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保持增长,外贸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新的成效。
庞超然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20年1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站在荣枯线上方,表明外贸企业预期和信心在转好,我国国际港口码头数据显示实际出货量仍在高速增长,美国等后续刺激政策还会有效激发外需,近几个月外贸发展向好形势仍将继续保持。
多位专家指出,新的一年我国出口或将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团队指出,2021年影响出口的三种机制是暂时性替代、永久性替代和合作补库。“当前我国受益于海外供需错配带来的出口景气,2021年疫苗兑现和疫情防控决定出口走势的节奏,我们认为上半年相对好于下半年,全年维持7.5%的出口同比增速。”
王静文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出口来看,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核心国家的角色将进一步凸显。在其他国家产能尚未完全正常化以及基数因素的作用下,202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疫情因素的逐渐消退,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逐渐恢复之后,中国出口增速才会逐渐回落。此外,疫情期间不少发达国家都有要求企业回流国内和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诉求,但启动这一进程尚需时日,预计短期内对中国产品出口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民币2020年下半年出现强劲升值,汇率对出口的冲击预计会逐渐显现。总体来看,2021年出口将表现为前高后低,全年增速预计为10%左右。
他还指出,2021年,四方面因素将会对中国进口形成支撑:一是在疫情冲击逐渐消退之后,各国生产能力逐渐修复;二是全球经济触底回升和美元处于低位,将会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三是人民币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升值,将有利于促进进口;四是中国经济表现好于其他经济体,内需强劲。总体来看,预计2021年进口增速将会明显反弹,全年增速预计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