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资本的渴求丝毫没有减轻。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春节前就有多家上市银行抛出资本补充计划,融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主要是二级资本债。
在巴塞尔协议Ⅲ、化解经营风险、资管新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大手笔补资本已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常态。去年二级资本债发行出现井喷,到了今年,情况可能有些不同。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渴求,可能更胜往年。在资本补充工具选择上,寻求IPO、配股、定增等方式可能成主流,并已显示出一定迹象。
部分银行融资计划现身
2月3日,交通银行H股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400亿人民币二级资本债,以补充二级资本。
此前,还有两家上市银行抛出千亿级别的二级债融资计划——邮储银行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兴业银行计划发行不超过10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加上宁波银行1月份公布的120亿元配股融资计划,经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超过4000亿元的银行融资计划。
银行补充资本,原因有多重,特别在今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表示,一则,除了化解风险外,还因为疫情影响,不良贷款反弹比较大,需要消耗资本处置;二则,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非标资产回表也要消耗不少资本。
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的整改的确要消耗不少资本。例如,平安银行去年提前完成非标理财的全额回表,就大幅计提了273亿元拨备。
同时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去年底监管部门正式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后续将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将对银行产生直接的资本压力。
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向记者表示,上述计划融资规模的节奏还算正常。实际上,最近这两年,每年银行通过各种资本工具融资规模都超过万亿元,平均到单季就是4000亿元左右。现在可能是因为处于开年阶段,银行披露比较多一些。
寻求IPO、定增等可能成主要选择
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包括上市、定增、配股、优先股、二级资本债,以及这两年新出的永续债和转股型资本债券。不同的工具,对应银行不同的资本层级。
去年发行规模最多的是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特别是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超过万亿元。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去年大行扎堆发行二级资本债,而且基本都是大手笔。
在廖志明看来,这除了为补充二级资本外,还可能是这些银行此前发行的债券到期续借。上市银行最早发行二级资本债是在2015年左右,这类债券期限结构一半是“5+5”,发行的资本工具到了主动赎回时点。
相比发债融资,其他融资工具,本身难度比较高,实施期限也长。比如,通过上市融资,很少有银行在一年之内能完成的。而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方式,也要谨慎考虑二级市场情况,所以这些年上市银行通过定增、配股等方式融资,其实并不多见。
在受访人士看来,今年情况可能有些不同。受去年疫情影响,银行盈利降低,通过利润留存补资本,有一定压力,同时不良贷款大幅反弹,需要消耗不少资本,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渴求度胜于往年,能够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上市、定增、配股等融资工具,更为关键。
国盛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根据去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测算,在维持现有各级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股份行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缺口分别达320亿元、281亿元、201亿元。
记者注意到,市场已显出一定新迹象。今年开年,瑞丰农商行上市申请顺利过会;1月重庆银行A股完成上市,募资37.63亿元;而宁波银行在去年完成80亿元定增后,今年1月又计划配股融资120亿元。
一家未上市的城商行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行也计划在一季度完成增资,以缓解资本压力。
在董希淼看来,今年可能会有更多中小银行寻求上市来补充资本。
中小银行频获政策支持
对大型银行或者上市银行而言,由于自身盈利不错,能够通过留存利润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同时也比较容易通过外源性工具补充资本。但是,对大量经营压力很大的中小银行而言,就是另一番景象。
以去年发行量井喷的二级资本债来说,几乎被大型银行包揽。
董希淼向记者解释,发行二级资本债融资,现在对中小银行来说也不太容易,一是发行价格高,还可能没有人买;二是,包商银行65亿元二级资本债本金全额减记后,市场对这类债券有顾虑。
二级资本债为减记型债券,意味着当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发生时,发行人有权在无需获得债券持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本期债券的本金进行部分或全部减记,而且减记部分不可恢复。
数据显示,去年中小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规模不到1000亿元。同为减记型的永续债,发行规模刚过千亿元。
中小银行补资本的问题已经得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并频繁出台鼓励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政策,包括发行地方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等。
今年1月,人民银行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据悉,1月20日,宁波通商银行已成功发行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共5亿元,票面利率4.80%,全场认购倍数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