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发展格局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时间:2020-11-10 11:04:20来源:光明日报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十四五”及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新发展格局强调面向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核心是构建完备的自主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普惠性均衡发展体系。

高等教育理应顺应国家发展新格局。

高等教育顺应新发展格局,须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依据,是对照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分析现有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有力支持了多数知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并为各级各类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初步形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基本框架与布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学科专业体系存在的诸多局限:一是面向内需市场不够,学科专业体系不能充分支持自主发展;二是滞后于知识生产的最新进展,对创新发展的支持不足;三是僵化的学科专业设置遏制了基层学术创新,抑制了学科专业自生自发秩序的形成。

顺应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对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模式和机制等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变革。

第一,转变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建立主动求变的学科专业体系。

新发展格局的“新”意味着在“十四五”甚至更长的时期里,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等方面有更多领域必须加快实现突破,意味着科技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同时,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经济带来的生产、物流、消费等环节的快速变化,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必须主动求变。一方面,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思路要变,要主动适应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创新需要,要从过去被动适应的建设形态,转变到主动引领,主动探索的形态;另一方面,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和调整的模式要变,要缩短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周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进一步强化基础学科,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平台、队伍,不断推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切实支持高质量发展。

第二,提升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格局,增强建设调整的协同性。

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建立高效、集约、系统的科技创新体制和资源配置体系至关重要。顺乎此要求,一方面,应当将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系统,使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及系统高效的国家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应当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长远需要,超前布局多学科交叉汇聚的学科建设新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

第三,丰富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目标和内涵,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结构。

一方面,面向内需市场,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需要,遵循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和人才成长规律,尝试打破学科专业目录,统筹谋划三类目录,不断重建学科边界,持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另一方面,适应知识市场和人才市场需求,针对学科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和离散化问题,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切实支持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人才培养。

第四,打造服务国家需求和推动自主探索双引擎,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体系。

一是应当建立分层分类,多元化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分工。“双一流”建设高校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致力于原创;应用型高校,包括行业特色高校要面向区域经济,致力于产学研协同发展,培养行业尖端人才,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

二是下放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权限,推动构建与区域自主创新相结合,推动基层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自主探索的学科专业体系。国家要进一步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对区域资源要素配置的激发作用。当前,我国学科划分与设置权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学科交叉和融合,更不利于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该打破当前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进行院系设置的惯例,探索以学科群为单位重建或改组学院组织。

通过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推动自主探索双引擎,优化政府、高等学校和基层学科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的三种学科专业建设模式:一是基层发动——院校组织——政府支持——社会选择;二是院校发动——基层响应——政府支持——社会选择;三是政府发动——院校组织——基层相应——社会选择。

第五,着眼构建国内大循环,以学科专业建设机制调整为契机推动构建“产学研联合体”。

构建国内大循环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为龙头的高质量供需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这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当主动对接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以市场契约为纽带,探索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勇挑大任,不断为探索原理技术而探索基础理论,为推出新产品而开发新技术,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