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以“妈妈岗”等创新举措稳就业促就业 370位妈妈实现灵活就业

时间:2022-09-15 08:10:24来源:南方日报

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既是民生大事,也是稳增长促发展需要解决的课题。

今年1—8月,高明有效落实就业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扶持自主创业,全区新增城镇就业5518人,完成佛山全年下达任务的68.98%;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7人,完成佛山下达任务的76.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6人,完成佛山下达任务的82%;扶持创业540人,完成佛山下达任务的72%,带动就业1134人(不包含创业者本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由高明区妇联和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出的“妈妈岗”即为其中的创新举措。

新政实施

370位妈妈实现灵活就业

中秋节前夕,高明区妇联为全区妇女送出了一份特殊的大礼包——在自身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第三期220个“妈妈岗”。

45家提供岗位的企业中,有佛山市高明贝斯特陶瓷有限公司、佛山永久纸业制品有限公司等本地知名制造业企业,也有君御温德姆至尊酒店、佛山市美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优质服务业企业,部分岗位月薪过万。在岗位介绍中,有些岗位还特意备注着“可兼职”“无经验均可”“包教会”等信息,显示着这次招聘与常招聘的些许不同。

所谓“妈妈岗”,是指能让女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弹岗位,采用柔管理或弹管理,岗位可提供上午、下午或晚上时段上班,或可以居家上班,让女实现照顾家庭孩子和工作两不误。

为帮助女兼顾家庭和事业,实现灵活就业,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3月,高明区妇联联合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妈妈岗”相关招聘活动,力争帮助更多妇女在顾家之余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上班带娃两不误。

40岁的李女士是生育政策的受惠者,但二孩出生后她只能在家照顾,无法全天工作,生活花销全靠她丈夫的工资,生活较拮据。

“幸好高明妇联推出了‘妈妈岗’!”前段时间已入职高明益力多公司的李女士高兴地说,“‘妈妈岗’的工作时间就像是专门为我们量身定做,工作时间和地点自由,能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下班还可以买菜做饭陪陪孩子。”

像李女士一样,如今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游刃有余的“妈妈岗”员工,在高明益力多公司还有10多名。目前,通过高明区妇联“妈妈岗”推介活动实现灵活就业的妈妈共有370人。

“每一位妈妈实现就业,就是给她背后的家庭带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家庭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稳定,经济也会多一份活力。”高明区妇联主席李赛玉说。

结合妈妈们的需求,以及政协委员关于育儿妈妈的相关建议,高明区妇联多方联动企业岗位资源,不断拓展服务女灵活就业创业的新路径。此前已主动联系“高明论坛—高明人才网”,依托其台资源和优势,大大拓展了新一期“妈妈岗”岗位资源;下阶段将与“高明人才网”合作,设置“妈妈岗”招聘及求职专栏,并主动向登记求职的妈妈推介合适的岗位,促成更多妈妈灵活就业。

“有求职意愿的女可通过‘高明通’‘妇女之家’‘妈妈岗’专题,登记求职情况,有合适岗位我们将及时推荐。”李赛玉说,要把“妈妈岗”打造成为温暖的“妈妈港”。

部门协力

精准化开展招聘服务活动

稳就业促就业是高明区委、区政府今年重点工作,“妈妈岗”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去年,高明新增就业人数7358人,培训技能人才5851人。对于今年的工作目标,高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六个聚力,在“聚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中,“大力促进创业就业”位居前列。

高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以上;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立大学生见基地、技师工作室等创业就业台20个以上,启动人才资源产业园规划建设。

今年春节前后,高明成立了区保障春节前后援企稳岗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制定了《佛山市高明区春节前后援企稳岗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方案》,在落实好佛山市统一推出的政策礼包基础上,结合高明实际,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五大礼包34项福利事项,通过各种方式大范围开展系列宣传,共惠及1303家企业、78.8万人次,累计涉及资金1030.3万元。高明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春联送万家”“青年人才关爱”等各类活动促进稳岗返岗,推出25场文化惠民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3.76万人次。

今年以来,高明加大招聘力度,精准化开展招聘服务活动。其中,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电话、网络登记等方式,全面及时收集企业招用工需求,通过佛山人才网、政府信息发布台、“高明人社”公众号、“高明通”等线上台,以及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台不断为企业开展岗位发布、岗位匹配推送等网络招聘活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该局共组织开展14场网络招聘会,137家参会企业提供岗位4721个,达成就业意向2120人;开展现场专题招聘会5场,108家参会企业提供岗位2421个,达成就业意向526人;举办日常招聘会5场,11家参会企业提供岗位153个,达成就业意向18人。

今年1至8月,该局在“高明人社”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5期的空岗信息,为区内543家企业发布12245个空岗信息,点击浏览量约4.6万人次;利用“高明通”综合服务台为222家企业发布了7812个空岗信息,点击浏览量3.8万多人次。

8月28日,高明举办“2022年高校毕业生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专场招聘会”,区内60家优质企业共提供969个岗位,进场人数千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78人。截至今年8月,高明区生源2022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

政府有为

继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方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9年,我国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治理中更加重视就业问题,明确提出财政政策和货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政策进行安排。

疫情反复、地缘冲突加剧的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住饭碗”颇为不易。做好就业工作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保就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可见一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在《国家治理》一文中指出,解决当前的就业困难,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同时发力,既需要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坚持用市场化办法和改革举措化解就业难题,同时又要发挥好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坚持运用有力的政策手段促进和创造就业。

“妈妈岗”是高明政府积极有为的稳就业促就业之举。从中山市等率先实施“妈妈岗”的地区经验来看,“妈妈岗”还具有人员流失率低、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高等优势,高明今年的尝试也有望取得多方共赢。

“我们需要更多适合妈妈们的工作岗位,希望企业联系我们,多多益善。”李赛玉表示,高明区妇联热忱倡议区内各企业提供更多“妈妈岗”,支持女就业,同时希望广大女积极学职业技能,提升社会竞争力,多形式就业创业,努力实现自我发展。

除加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外,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方式,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该局拟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用人全程指导;通过加强宣传、送政策送服务上门等措施充分落实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各类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能够真正受惠。

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该局将加强就业帮扶,包括: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重点招收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每月至少开展1次针对辖区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跟踪调查服务,精准开展岗位推荐和就业服务。

此外,高明正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培训4300人次以上,其中“粤菜师傅”1000人次以上,“南粤家政”1300人次以上,以工程为抓手,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基本充足、结构趋于合理、素质不断优良的技能人才。

■焦点

高明区超额完成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新型农民“走出去”

专业技能“请进来”

“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均衡,为企业招聘增加难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缺乏技能的新成长劳动力等人群就业相对困难,而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又供不应求。”面对这种就业结构矛盾,高明正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高明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33人,完成佛山下达任务的100.77%。其中,培训“粤菜师傅”1136人,完成率为277%;“南粤家政”1261人,完成率为97%;新型学徒制462人,完成率为102.7%;农村电商人139人,完成率为86.88%。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33人

今年,高明创新了“大师进课堂”等形式,邀请了省内知名粤菜烹饪大师、名厨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培训方式作用,持续在电视台开展第三季“粤煮越有味——‘粤菜师傅’线上培训”,市民通过网络、电视在线就可全程参与学,实现足不出户便把技能学到手。线上培训课程推出后,市民反响热烈,培训效果明显。

高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贴产业、服务市场来培养技能人才,积极采用冠名班、双元制等订单班方式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与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广东润惠发展公司、高明基业冷轧公司等先后成立了万和管理班(第三期)、欧司朗机电一体化“双元制”班(第三期)、润惠运维班、基业班等订单班。

高明还大力发动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学校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目前,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以及广东溢达等8家企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2022年1—8月,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506人。

为完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高明不断构建和完善符合自身产业升级优化、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在《关于实施“智汇高明”人才集聚工程的意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高明区人才引进培育扶持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的基础上,正加快出台高明区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政策,目前已配合草拟《高明区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引育实施办法》。

累计培训职业农民

1.9万人次

高明日前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为新型职业农民群体提供电商系列培训。年来,高明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9万人次。

高明自2015年作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县,率先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工作。培育对象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等。

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高明年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统计数据显示,高明至今累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25期,培训人数18987人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55人,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职业技能鉴定426人,包括农业技术指导员、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员、动物疫病防治员、花卉园艺工等工种。其中,今年前8个月,高明区已培训农业从业人员逾千人。

各类培训班的开办显著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水及综合素质,有利于高明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高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了良种、良法在高明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管理措施和实用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品种年更换率达20%以上,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专用率达8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0%以上,确保了高明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产品质量安全。

高明全区农业规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佛山市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证》持证率达83%。农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基地、合作社等单位从业人员持证率达91%。

随着农业专业技术的丰富、视野的扩宽、现代农业新理念的灌输,甚至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等,农民从业的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高明年涌现出一批优秀职业农民。其中,2016年在佛山市开办的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命名活动中,高明区梁达明学员被评为“首届佛山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2017年在省农业厅开展的百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中,高明区梁达明和梁庆权两位学员被评为全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2018年广东省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中,高明区叶鉴辉和冯学东两位学员被评为“2018年广东省最美农技员”。

■延伸

高明帮助对口帮扶地719人

到佛山就业

为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深化高明区与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县、施秉县的劳务协作,推进黔东南州黄县、施秉县富余劳动力转移高明区就业,今年1至8月,高明开展东西部劳务对接招聘活动4场,共提供70家企业3600多个岗位,印制派发宣传单张1万多份,吸引了约4500余名求职者参加,帮助对口帮扶地黔东南州黄县、施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佛山就业分别为637人、82人,共计719人。

8月中旬,由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队到黔东南州黄县、施秉县开展的2022年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活动中,万和电气、溢达纺织、华兴玻璃、安华陶瓷等10家高明区内名优企业前往当地开展2场专场招聘活动,带去就业岗位600多个。为实现精准招聘,提高人岗匹配度,活动前期还印制了高明区企业招聘信息汇总表及求职指引,委托当地就业部门深入乡镇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活动共吸引了来自黄县和施秉县下辖22个乡镇的求职者到场,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7人。

借助东西部协作时机,高明还开展了两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共建贵州黔东南州第一、第二届“黄施秉技工班”,在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开设专门为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县和施秉县应届初中毕业生定制的全日制“黄施秉技工班”,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等费用,部分由高明区政府、合作企业解决,部分从帮扶资金中解决,学生实行全免费入学,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定向培养,毕业后推荐到高明本地企业就业,解决技工不足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目前,2021届学生中已有41名学生在读,第二届计划招生50人,相关招生工作正在筹备中。

高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想方设法办好“黄施秉技工班”,在培养全日制技工人才的同时,继续探索企业与培训学校到黔东南州合作招收员工,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再上岗的模式,为高明区企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同时,创建“求职需求”与“岗位供给”两个清单,加强两地信息共享衔接,动态掌握劳务对接人员就业情况,鼓励企业建设“黄车间”“施秉车间”或专门生产线,实现就业帮扶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做细做实各项基础工作,实现劳务协作稳协调持续发展,缓解高明区企业用工压力。(●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通讯员谢素文林艳娟李敏华)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