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 “双融合”造就和谐家园

时间:2022-10-26 09:25:03来源:广西日报

“党有心来民有心,人民警察保安宁。群众冷暖挂心上,和谐幸福常安城。”夜幕降临,悠扬的歌声在河池市天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六排镇长安家园飘荡。聚在拥警亭内自编山歌、唠唠家常,如今已成为长安家园群众常态化的娱乐活动。“生活方便,社区安全,邻里和睦。”小区居民柏治常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广西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管理、三治融合、共建共治”理念,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2022年第二季度达98.16%。

1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民因用水问题,一度与水源旁的企业发生矛盾纠纷,片区调解员韦寿红及时上报并组织调解。经过释法说理,企业更换厂址,村民也仍然有就业机会,皆大欢喜。

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调解场景经常上演。广西大力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不断丰富调解“菜单库”,扩大解纷“朋友圈”,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河池市法院吸纳86家调解组织、377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台,均每个工作日就有35.6件纠纷在台调解,大约每15分钟就有1个纠纷成功调解在诉前。

南宁市建立261个商会人民调解组织,有力地促进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立广西首家电力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延伸到电力行业;成立全区首家汽车行业消费纠纷联动调解室,为消费者开辟多元化解绿色通道。

贺州市推动成立广西首个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暨“阿宝调解工作室”,开创了广西物业纠纷调解暨个人调解工作室的新篇章。

都安打破部门壁垒,构建隐患联查、风险联控、矛盾联调的“三联”机制,形成矛盾风险“查—研—交—办—督—结”处置闭环。

三江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月也”等少数民族民间交往活动台,成功构建了横跨桂、湘、黔三省(区)的省际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解机制,为跨区域信访工作合作提供了借鉴。

就地调处矛盾不上交。十年来,广西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3.73万件,有效筑牢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2“双融合”造就和谐家园

三江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第三大移民搬迁社区,搬迁群众来自14个乡镇,共有2万余人,涵盖壮、汉、苗、瑶、侗等多个民族。残疾聋哑人潘宗文随同家人迁入南站社区后,面临没工作、沟通难等困境,一度无所适从。社区干部耐心引导,安排潘宗文参加技术培训,又推荐他到社区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做手工。如今,潘宗文已经自食其力。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指导处处长黄炳洲介绍,由于民族风俗各异、生活惯不同,易地搬迁群众之间容易出现交流少、矛盾杂、纠纷多的问题。在实践中,广西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和民族团结”双融合机制,不断夯实安置小区治理、自治体系,提升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治安防控水

长安家园是天峨县9个乡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置点,也是13个民族的聚居地。天峨县公安局在长安家园设立长安警务室,警务室发挥牵头作用,与入驻的政法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等联动管理,群防群治,实现小区的智慧管理。

三江南站社区以党建引领,构建一支治理有效的基层队伍,依照侗族“建寨先建鼓楼”的俗,在人员聚集的鼓楼开设法律讲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安置点搬迁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结合白裤瑶群众的看家本领,南丹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在里湖瑶乡朵努社区开设9个民族工艺作坊,打造同心文化广场,通过“党旗领航·素质积分”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向善向好。

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社区筑起各级共治守护墙,建立志愿联防同心队,开辟综治宣传新阵地,织密网格管理服务网,实现搬迁群众从“自愿”到“自治”的新格局,书写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好生活。

3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精度

“住户们有啥事都找我,大到政策讲解,小到矛盾调解,我都热情接待,帮助处理。”作为三江南站社区6栋楼长、二级网格员,侯宜生每天在楼栋巡查,监督搬迁群众做好门前卫生,提醒他们报名职业技能培训班,有时候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

工作辛苦而琐碎,侯宜生却乐在其中。2019年,他作为第一批搬迁群众搬入南站社区,看着还在建设中的社区,他怀着让“家”变得更好的憧憬,参选社区楼栋长,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成了楼栋“管家”。

南站社区自上而下推行基层自治,以侯宜生为代表的楼栋长、联户长们按照“一中心+一张网+搬迁户”原则,分工管理各自楼栋间各项事宜。很快,南站社区迎来许多新变化,搬迁群众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将基层自治规范化细致化,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日提升。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点多面广,需要更多像侯宜生这样收集社情民意、维护公共秩序、提供民生服务、宣传政策法规的网格员,更需要把基层党建、综治、民政、城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

为引导各方力量进入网格、融入网格,广西坚持以网格为基本单位,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优化调整网格设置,将区域内单位、人员划入相应网格。

崇左市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把行政村、住宅小区、整街整巷、高校、产业园区、口岸、抵边自然屯等设立为唯一层级的单元网格,构建精准、简约、高效的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

南宁市江南区通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了367个网格党组织,将党组织延伸至小区楼栋单元,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化、精细化。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党建+”元素嵌入易地扶贫安置工作中,政府专门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在仫佬家园、凤凰寨、老乡家园三个安置点推行“党建+民情回单”服务机制,共办理群众诉求5930多件。

通过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精度,目前,全区已建成四级综治中心1.77万个,科学划分网格14.98万个,配备网格员19.22万人,依托社区网格和智能化治理手段,实现大事小情一网兜底。(本报记者李贤)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