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质量该有强制性标准了

时间:2020-07-21 13:34:04来源:中国汽车报

日前,据路透社报道,某知情人士称中国正在考虑实施强制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法规,这将使进口汽车增加进入中国的成本。尽管该报道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消息源,不过结合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发展的现状来判断,这并非空穴来风。

在过去十几年间,制定并实施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一直是汽车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且被反复提及,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推进。当前,实施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条件更加成熟,也更符合行业发展诉求。

早在2011年,《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就已发布,自2012年3月1日起作为建议性标准实施。之后,这项指南的修订工作一直在推进,只是迟迟未能完成。据悉,2014年,当时的环保部把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列为重点修订标准,且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当年中旬,环保部将就标准修订问题进行开题论证;2015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稿;2015年9月之前完成专家审议,然后交到环保部进行行政审查;2015年底之前,该标准正式发布。但最后这份时间表并未能落地。事实上,2016年1月,《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曾对外发布,向社会征求意见,该文件指出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销售车辆必须满足标准要求;此前已定型车辆,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强制标准要求。然而,最后也没了下文。

2017年,当时的环保部有关领导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出台800~1000项国家环保标准,其中涉及百姓健康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有望由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性标准。这是近年来政府管理部门较权威的一次发声。此外,业内各机构和企业也在不断组织讨论,呼吁加快出台强制性标准,以促进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按照当时环保部提出的时间节点,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今年恰是关口,推出强制性标准是按时完成相关任务计划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各大车企在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虽然我国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没有强制性标准,但数据表明,大部分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已高于推荐性标准,不达标的车辆很少。因此,只要设置合理的限值,强制性标准的推出对企业压力并不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企业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导致车内空气超标,影响消费者健康,这就需要强制性标准予以约束。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犹记得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期,有企业打出“打开车门是北京,关上车门是北欧”的宣传语,以彰显相关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吸引消费者。尤其是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为保证安全出行,消费者更加关注车内空气质量,不少车企推出号称防护级别能达到N95口罩水平的“防毒汽车”,有行业机构也迅速推出相关认证体系。从雾霾到疫情,面对现实的出行安全需求,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有调查显示,中国车主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敏感度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更高,对车内异味的容忍度也更低,车企只有更加重视车内空气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综上所述,无论是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是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都具备了实施的条件。可以说,当前推行强制性标准恰逢其时,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方面,汽车发达国家已有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虽然有些国家也没有实施强制性管理,但并未放松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德国是最早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的国家。德国环保部门会同该国汽车制造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美国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美国环保局(EPA)要求汽车制造企业所使用的材料必须预先申报,经过环保部门审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日本则按照《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的要求推进车内空气质量管理。韩国执行的是该国建设部发布的《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对比这些国家的相关要求,中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并不算高。

长期以来,我国车内空气质量处于有标准、无执行、无监管的状态,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近年来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强制性标准的面世,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让车企更好地履行产品质量责任,希望“车内环保”能早日有法可依。

关键词: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