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朗华全球智造与工业供应链创新中心一期电子料分拣中心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在这里,一盘盘KT(一种电子元器件)物料按照不同国家的海关通关标准,经过称重、分拣成套后,运往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原材料在目的地工厂完成加工,生产出来的手机产品将直接在当地销售。朗华集团惠州公司总经理王玮介绍,作为供应链服务平台,园区将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提供供应链全链条服务,“4月份投产后,预计今年年产值能达到5亿元”。
这是惠州仲恺高新区坚持以大平台承载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紧紧围绕惠州市打造“3+7”工业园区的部署,推动优质资源加快向产业园区集聚,做大做强重大产业平台,发挥平台叠加效应,推动片区发展扩量提质。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仲恺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38.72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6%,总量及增速均排全市第一位。
国字号平台集聚效应凸显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从河惠莞高速公路上远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如火如荼。那里塔吊耸立,挖机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一栋栋工业大厦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雏形已现。
据悉,当前,惠州正在围绕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全面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其中,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位于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近年来,园区重点培育移动智能终端、智慧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链条,主要瞄准日韩、港澳、深莞等高端制造业项目,以中部为轴向东西两面延展。
作为惠州重点打造的国字号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园区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公共服务配套逐渐完善,大平台集聚优质项目和资源要素的优势也逐步显现。
不久前,豪鹏国际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建设现场挂上了“封顶大吉”的条幅,标志着一期项目正式封顶。据悉,这个项目由总部位于深圳的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两期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0亿元。项目投产后将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镍氢环保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等。
4月底,以国际一流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亿纬锂能第二十九工厂正式投产。在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有序挥舞,运送物料的AGV机器人来往穿梭,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未来,这里将为戴姆勒、宝马、捷豹路虎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生产12伏、48伏电池系统以及HEV动力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起步区共引进产业项目85宗,用地面积约378.0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670.82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424.82亿元。在已引进的产业项目中,深莞项目45宗,计划投资约278.06亿元;韩日项目13宗,计划投资约52.96亿元;港澳项目5宗,计划投资约108亿元。在已摘地的53宗产业项目中,母公司在A股上市的有10宗,高新企业占比95%以上。
大平台承载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根据计划,今年仲恺高新区将立足国家级平台——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潼湖生态智慧区;并以赣深高铁仲恺站为中心,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总部经济、科研金融商业中心等现代产业,加快打造以中韩、惠港、惠深合作为重点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力争智慧区全年引进6家以上重点港澳资企业、4家以上重点韩资企业,完成供地项目总投资180亿元以上、年产值450亿元以上。
千亿级产业新城冉冉升起
驱车行驶在新华大道陈江段,只见道路两侧厂房林立,产业项目聚集,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雏形初现。
走进位于东升村新华大道旁的惠州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与机器人产业园,生产车间里传出阵阵机器轰鸣声。在这座三层高、单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自动化冲压设备高效运转,技术工人配合非标设备快速组装,喷涂流水线有序作业,一块块钢板实现华丽变身,成为电视机的重要配件——背板。经过最后的打包,这些电视机背板将被运往9公里外的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组装成一台台液晶电视。
“我们的项目是从去年11月投产试运营的。”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瑞励介绍,由于位于平南工业园的厂区产能趋于饱和,公司投资了6.5亿元,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规划建设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与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项目将立足原有的精密模具、精密五金及钣金结构件的产业基础,拓展智能装备、智能技术应用等新领域,为华为、中兴、TCL、创维等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
这是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锚定人工智能、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装备和新材料等高端产业的生动缩影。
据悉,作为广东省首批5家人工智能产业园之一和惠州聚力建设的七大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坐落于仲恺高新区南部,总规划面积50.9平方公里,分为东部片区和西部片区。2021年,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36.9亿元,累计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9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产业园已引进项目76宗,计划总投资690亿元,预计总产值1722.5亿元。1—6月,产业园签约引进项目5宗,计划总投资额93.9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318.7亿元;累计落地项目6宗,落地投资额104.85亿元、产值173亿元。
人工智能、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的背后,离不开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项目服务,努力完善基础设施。
据广东省仲恺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建设和发展,该中心坚持由主要领导带头推荐招商,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协同性、高效性;并针对拟引进的重大项目,建立项目问题及时处理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名负责人员”进行人员配置,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此外,园区今年计划投入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建或计划开工道路包括澄海大道、青春大道、贝欣大道、科创大道、英潼大道等48条,总长约31.75公里。
高新科技产业园提质增效
俯瞰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整齐排列的楼房、宽敞明亮的道路和生机盎然的绿地相映成趣。在数字化工厂,自动搬运车来回穿梭派送物料,智能化设备轮番上阵;在智能驾驶测试场,真实场景为各类传感器、ADAS辅助驾驶、代客泊车AVP等技术产品提供开发验证;在宿舍生活区,员工们舒适地休息、健身、娱乐……一幅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场景跃然眼前。
“去年11月,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一期项目投产运营;今年6月,二期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据德赛西威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工业4.0标杆工厂、立体仓库、国家级实验中心以及自建智能驾驶测试场等。目前,园区聚焦智能座舱、网联服务、智能驾驶三大领域,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出行新业态。
这是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在中韩(惠州)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异军突起的背景下,以惠南科技园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积极探索蓄力产业发展新势能,推动园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据悉,从2020年开始,惠南科技园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集聚发展。目前,园区内拥有以德赛西威为龙头的物联网终端及应用服务企业19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主要涵盖汽车动力电池装备、汽车电子及其他汽车部件等多个领域。
据惠南科技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园区正在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打造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业高地。接下来,惠南科技园将加强与企业联动,在德赛西威已有自动驾驶测试场的基础上,整合园区内道路及周边道路打造开放式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为更多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样地,作为仲恺高新区“两园五镇(街)”的重要组成,东江科技园也坚持多方聚能,以“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千亿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今年年初召开的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也提出,支持东江科技园加快向南推进扩园合作区916公顷,进一步协调惠城区、惠阳区加快11.25平方公里控规范围内土地征拆和清场工作,推动园区扩容扩园。
为推动片区发展扩量提质,未来,仲恺高新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市“3+7”工业园区新格局和“项目进园区”总要求,推动优质资源加快向产业园区集聚,做大做强重大产业平台,发挥平台叠加效应,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南方日报记者于蕾 通讯员廖小龙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