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统计局公布1—7月惠州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70.8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连续三个月居全省第1位。
在工地上,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等大项目在建设中实现新突破;在车间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越来越多“小而优”“小而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实现新超越……一幕幕火热的生产现场展示了惠州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工业稳则经济强。当前,作为“万亿工业大市”的惠州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3+7”工业园区,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产业稳中求进
“2+1”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面前,“难”是普遍的感受,迎难而上是共同的选择。在走访中,记者听到重复频率最高的几个词就是“底气”与“信心”。
今年春节期间,受突发疫情影响,德赛西威某供应商无法供货,20万块显示屏的供应直接关系到广汽等8家车企的持续生产。在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职能部门多次协助下,德赛西威顺利实现稳产保供。
“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重镇华东、东北地区的疫情给德赛西威带来一定影响,但在惠州市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下,我们顺利解决了供应链不畅的问题。”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州陆续推出支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帮助企业共克时艰,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在惠南科技园,德赛集团旗下两大省重点项目——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德赛电池高端智造惠南工业园已投用,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超过200亿元。
在疫情背景下,惠州政企合力推动生产提速,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今年以来,惠州接连出台稳经济“127条”、工业稳增长“24条”、中小企业纾困“23条”、服务业纾困“19条”等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TCL、华星光电、旭硝子、德赛西威等一批企业的带动下,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扩规提质,已经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当前,惠州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强化与广深佛莞等城市产业链协同,加快建设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
放眼惠州,从仲恺高新区的TCL、亿纬锂能,到惠阳区的伯恩光学、胜宏科技,再到大亚湾的中海油、中海壳牌,“2+1”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7月,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加值增长13.1%,生命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
在大亚湾石化区,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中海壳牌三期等一批大项目加持,一个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加速崛起。
在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工地上,项目基建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投产。作为省重点项目,该项目有利于补齐广东石化中下游产业链短板。“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建设年产能500万吨的PTA生产线等,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玺介绍。
平台提质增效
千亿工业园区撑起万亿产业
在惠东县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里,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4.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工,现已完成3平方公里,2条主干道化二路(一期)、化三路(一期)已实现建成通车。
这里距离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仅10公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将与大亚湾石化区进行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已落户优质产业项目8宗,投资总额约120.9亿元,其中包括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惠州立拓聚烯烃新材料产业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园是下游,大亚湾石化区是上游,形成上下游一体发展。”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先君介绍,公司看好惠州的发展前景,宇新在惠州陆续建设了3个生产基地,其中2个在大亚湾石化区、1个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彼此之间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是惠州重点打造的7个千亿级产业园之一。近年来,惠州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打造“3+7”工业园区,为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支撑。一方面,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另一方面,7个县(区)对标先进,聚力打造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7个千亿园区。
这两年来,惠州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核心,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各县(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在园区周边配套公共服务、居住等生活空间,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土地价值,推动园区向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新城发展。如今,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在惠城区,一批来自深圳、东莞的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正在谋篇布局中。日前,广东省政府发文正式批复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惠州惠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省级高新区政策,这是惠州市获批的首个省级高新区。
大项目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力量。去年,惠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今年,惠州计划建设工业项目1200宗以上,完成工业投资1300亿元以上。
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威(惠州)新材料制造产业园、德国益利素勒等项目的落户,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为博罗带来一条相对完善的铜产业链;在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区正在推动产业项目建设,以5G智能物联、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研发孵化、创新金融等产业为发展方向;在北部的生态功能区,龙门县打造龙门大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绿色数据、新型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
企业加速转型
营造企业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
在大亚湾石化区,防爆智能巡检机器人游走,代替人工巡检;AI监护可实现静动态、不间断监护,自动识别有毒气体等异常情况并传输现场数据……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下称“惠州石化”),我国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建设项目建成投用。
数字技术实现了传统炼厂生产方式的更新迭代,建立起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炼厂。随着项目投用,实现了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率超过98%,设备预防性维修率达到97%以上,工厂监控成本降低30%,生产事故发生率降低80%,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惠州石化能源管理工程师王炯介绍,以往工业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应用平台,需花费较多时间收集信息,如今将各个应用平台汇聚成一体,实现了数据融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企业更高质量发展。“越是面临压力,越要依靠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降低成本。”惠州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化对企业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于变局中,大企业稳扎稳打,中小企业谋变突围。当前,惠州正在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惠州共有10家企业入选。此次入选的企业涵盖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细分领域,部分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专精特新”是国家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小而强”“小而优”企业,申报对象为经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区域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项目、大企业,也需要大量有活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这对于稳定的制造业梯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惠州持续加大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度,目前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
“惠州的纾困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广东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威林科技是惠州市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一,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约4亿元,今年继续逆势增长,预计全年营收将实现6亿元。
数据显示,惠州先进制造业的占比越来越高。今年1—7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32.59亿元,增长8.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38.9%;规上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7.6亿元,增长11.4%,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66.9%。(●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