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交出暖心成绩单

时间:2020-10-26 10:53:0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要内容,被放到突出位置。其中,解决今年87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被作为经济工作和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抗击新冠疫情特殊的就业季里,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全社会携手努力,全力以赴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金秋时节,根据近日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各方共同努力,使得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就业成绩单。

数字经济释放市场性岗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就业根本上要靠激发经济活力,增加对劳动力需求的总量。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人们在看到传统业态受到影响,呈现萎缩局面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互联网+”“智能+”正引领“数字经济”迅速崛起为强劲的新动能,正所谓“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顺应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转型大潮,接受并完成某阶段高等教育的广大青年学子正在成为弄潮儿。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应届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逐月攀升,新基建行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该机构此前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预测到今年底,新型基础设施中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417万人,这为拥有相关学历,有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舞台。

提升就业就要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供需匹配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公益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注重搭建高效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在疫情防控之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面向线上转移。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今年2月,教育部与9大社会招聘机构联合推出的“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到9月底已提供岗位信息1520多万条,累计注册毕业生约670万人次,投递简历超过3700万人次。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达4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540多万个。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网络招聘。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3月以来,各地和全国高校日均举办网络招聘活动2000场左右,总数超过20万场。教育部会同卫健委指导各地各高校按照“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的原则,适时恢复本地高校校园招聘活动。6月初以来,全国累计举办近万场线下招聘活动。

近日,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落下帷幕,今年是全国“双创”活动周举办5周年。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是举办“双创”活动周的一大初心,在防控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今年“双创”活动周无疑在推动就业方面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方面被赋予了更大使命,承载着更多期待。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今年“双创”活动周展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独特作用和突出成效,从6月开始,各地围绕创业带动就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周预热活动,其中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活动带动大学生就业人数超过20万。

政策性岗位吸纳超总数三成

疫情突袭之下,经济活动因防控而急剧受限,仅依靠市场自我调控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冲击就业市场。这就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体制优势,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让“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在保障社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相关部门纷纷推出应对新政,不断健全完善促就业政策体系。

王辉表示,在促进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20多个部门出台了30余项政策措施。具体来说,包括6大类。在增加升学机会方面,出台了硕士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急需专业扩招的政策。在扩大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了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招录规模、扩大城乡社区和基层医疗就业岗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等政策。在挖掘岗位供给方面,出台了加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扩大毕业生招录规模和扶持新就业形态等政策。在促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方面,出台了减免和缓缴社保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发放各类就业补贴等政策。在参军入伍方面,出台了加大升学优惠力度、优化体检标准、直招士官入伍等政策。此外,在职业资格条件方面,出台了教师等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等政策。这些实招,大大增加了工作机会总量,尤其是促进了政策性岗位的供给。据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岗位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0多万。

打开招聘网站,人们可以看到一批院校如福建三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面向今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科研助理的信息。科研助理岗位主要负责实验室耗材、试剂、仪器的订购,账务的报销,项目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同时做一部分实验。这是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根据今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开发的岗位,旨在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相关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此,相关机构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的努力程度可见一斑。

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国有企业招聘员工、吸纳就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人类资源开发、储备、应用与承担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高度统一,其挖掘提供的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岗位性质。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招聘新员工就是如此。该公司副总经理杨省世介绍说,作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清洁能源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今年累计招聘2020届高校毕业生1744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244人,增幅超过200%。

携手发力精准帮扶重点群体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帮扶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助力其和家庭迈入全面小康是优先实现的目标,为此,政府部门、高校等积极开拓各种途径。王辉将相关做法总结为“5个专”。一是专项政策,专门出台了升学培训、政策岗位、专场招聘、精准服务、对口帮扶等举措。二是专项计划,面向贫困毕业生实施“普通高校专升本专项计划”,单列计划、单独录取。三是专场招聘,教育部持续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直接提供岗位近20万个,向贫困生手机发送岗位信息28万多条。四是专人帮扶,要求高校建立重点帮扶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五是专门推荐,会同社会招聘机构实施精准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重点服务来自未“摘帽”贫困县的高校毕业生。

高校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体之一,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推出助力贫困家庭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措施。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介绍说,该校建立就业兜底“蓄水池”,全面掌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建档立卡、未摘帽贫困县等各类毕业生情况。构建“一生一策”帮扶机制,每生一个帮扶联系人、每天更新帮扶台账,形成“专门研讨、专项帮扶、专场招聘、专业指导”的有效帮扶体系。到9月底,该校为2020届各类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40万元。同时,该校为灵活就业等新形式就业的学生提供校级联络机制,查实就业状态,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

新冠疫情影响之下,湖北高校毕业生和湖北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今年上述两类毕业生总数约82万,教育部对他们给予重点关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加地方协同推进的帮扶政策。据王辉介绍,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支持政策倾斜。在教室“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和大学生征兵、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国有企业招聘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名额倾斜。二是开展对口帮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共有124所高校与湖北高校结对子帮扶,已经帮助了1.3万名湖北毕业生实现了就业。第三,加强就业服务。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对湖北籍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台账,采取“一人一策”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这些强有力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截至9月初,湖北高校和湖北籍毕业生的就业总体保持稳定。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