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变电流,荒滩变良田,数十年前,这般情景就发生在新会区崖门镇。
古兜开山办电,大大缓解了当时工农业生产用电紧缺的状况;崖南围海造田,不仅实现向荒滩要粮食,更为银湖湾的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古兜精神”“围垦精神”是一种战天斗地的奋进精神。
近年以来,崖门镇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引领全镇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深入挖掘“古兜水电大会战”丰富内涵,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赛马机制”,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干部铁军,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时至今日,围绕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和新会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目标,崖门镇已从曾经的农业小镇,跃升为集全域富硒、产业平台、科教新城、滨海旅游于一体的魅力之城、乡镇标杆,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产业升级▶▶
构建“一主四副”园区发展新格局
善举纲者万事遂,善谋势者机可期。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崖门镇正全力抓产业促发展、提产能增效益、优项目强带动,聚力拓展平台空间、数字经济赋能,全面激活发展动能。
一方面,崖门镇加快润丰智造、新南金属污泥资源化利用、园区绿色工业服务项目建成投产;推动欧能AGV、域锦纳米耐磨材料、龙兴尖端电子摘牌动工;跟踪落实凯洋冷库、京梅民宿文旅项目等一批招商线索落地;推动赛尔威等一批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跟进协调钧崴电子上市事宜。
另一方面,崖门镇着力构建“一主四副”园区发展新格局——加快新会电厂及澳葡青年创业园2000亩用地平基,协同园区加快推进美达锦纶项目落地;紧跟中创新航、深江汽车工业园区产业导向,围绕汽车零部件、PCB线路板、高端信息集成、节能环保等产业进行重点招商;聚焦村改挖潜,强措施狠抓四大村级工业园千亩用地改造。
科技投入不断加码,创新动能加快转换。崖门镇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强链工程,培育壮大汽车零部件、高端信息集成、环保工业等产业集群。全年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超1.5亿元,推动2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释放数字经济动能,重塑产业生态格局。依托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南组团)数字化创新服务中心落户优势,崖门镇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力争全年技改企业增至20家以上,技改投资总额冲刺8亿元。此外,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投融资困难、涉企事项申报等,实行“一企一策”帮扶,持续增强暖企安商效能。
党建引领之下,崖门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之路,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资源加速集聚,产业平台能级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水平稳步提升。
产城融合▶▶
打造“十里风貌带”实现移步易景
沿S271省道崖门段主轴线,簕杜鹃、罗汉松、黄金叶球、红继木球、红车等错落有致地点缀着道路两侧,宛如铺于其上的绚丽丝带。沿线,可观党建文化特色村坑口村,可赏廉政文化特色村水背村,可游蔡李佛非遗文化特色村京梅村,可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特色村龙旺村……
近年来,崖门镇围绕“文、旅、农”三产融合方向,以环银洲湖“山、泉、湖、海、林”为特色,打造葵乡美丽廊道精品“十里风貌带”。通过农房“微改造”对沿线建筑进行风貌提升,累计改造农房超3000户,主干道“一墙一风景”,精品村步步新景象。
区域内,古兜山脉绵延不绝,一地两泉世界罕有,银洲湖畔波光粼粼,沿海岸线笔直贯通,森林小城绿意盎然。此外,还有更迭发展、生生不息的宋元文化,享誉四海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发源地等。
路畅景美是前提,发展配套是关键。崖门镇通过打造“湾区驿站”,探索新模式、新机制,主动求变,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聚焦三产和教育两个主线,崖门镇精心建设崖西蔡李佛文化综合街区和崖南渔港风情“小厦门”特色街区“两条主街”,高起点谋划仙洞古墟产教商业街区、京梅村出神入化青年创新创业街区、古兜特色海鲜美食商业街区“三条副街”,全面提振产城融合发展。同时,支持华商职业学院和华立技师学院办大办强,成为全市产学研人才重点培育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优质教育吸引人才和支撑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立足“本地资源挖潜+大文旅招引”,崖门镇因地制宜引进总投资2.5亿元的崖门渔港综合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文旅发展项目签订合作意向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趋势越发明显。
乡村振兴▶▶
“一村一品”项目迎来新“硒”望
此时的崖门乡村,处处宛如一幅丰收画卷——茶树飘香,柑果染秋,稻浪翻腾……在这片充满“硒”望的沃土上,富硒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的新会区城市地质调查显示:崖门镇富硒土壤比例达95%,富硒比例居全国前列。硒,具有“抗氧化冠军”等美誉,是当下公认“能够较全方位呵护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去年,广东首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崖门镇,“富硒”成为该镇继蔡李佛文化之后的又一张乡村振兴新名片。
以打造“雁阵”工程为着力点,崖门镇做大做强富硒产业,打响横水“茶”、黄冲“米”、京梅“豆”、林场“皮”、明苹“薯”五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村民实现增收。深挖各村特色资源,做实坑口格木侨情、明苹兰萍集市、田边丹凤朝阳等“一村一品”项目,让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崖门镇还成立崖硒富硒产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助推富硒产业快速发展。镇委党校为党员群众量身打造特色“微课堂”,并利用每月主题党日开展专家专题讲座、现场农技指导活动,让党校农技教师争当农户信息联络员、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和产品促销员,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赋能,激活了崖门镇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该镇通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推动强镇带村、强村带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气象正逐步形成。
■数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崖门镇奋力实现“党建引领、依法治镇、工业强镇、产教兴镇、乡村美镇、旅游旺镇”六大建设目标,今年以来成效显著:
▶党建引领:精准划分村(居、场)及工业园区等,设置43个智慧网格,全镇机关、村居超500名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依法治镇:矛盾纠纷数量呈下降趋势,调结率100%;受理信访件271件,办结率100%;升级改造19个法治宣传阵地,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4场,直接参与群众达10000人(次)。
▶工业强镇:率先召开“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动员大会”,成立“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南组团)数字化创新服务中心”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课题组”,在推进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上先行先试。
▶产教兴镇:“两条主街”“三条副街”落地建设步伐加快;华商教育城一期(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新会校区)如期开学;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广州华立学院生源持续增长;广东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拟于2023年开展招生录取工作。
▶乡村美镇:崖门镇乡村振兴风貌带入选市级风貌带创建名单,坑口、水背等9条村共7公里农村主干道“白改黑”,18公里风貌示范带完成绿化升级和风貌提升;京梅村获评“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
▶旅游旺镇:引进总投资2.5亿元的崖门渔港综合项目;推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崖门莲花石露营地开业运营;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文旅发展项目加快洽谈推进。(●黄绍侦李霭莹李蕙娟温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