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谁来监管?

时间:2021-01-27 11:13:33来源:北京日报

打开墨迹天气,弹出天猫年货节;打开知乎,又是天猫年货节;打开天猫,还是天猫年货节。没错,这是记者昨天的体验,打开手机里的3款APP,最先跃入眼帘的都是广告。而这份体验,几乎每位手机用户都不陌生。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日前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仅有14.5%提供个性化广告关闭入口。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不仅正困扰着消费者,也在侵犯个人隐私。

600款APP中近6成有广告

“游戏软件里的广告推送很多,每次儿子一玩手机,屏幕上就会多出好几个新软件。”提起手机广告,年轻的妈妈董女士有话说。董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喜欢玩手机游戏。然而,每次玩过之后,她的手机里就会多出几款新软件,“都是玩游戏的过程中推送来的广告,儿子左点右点都给下载下来了。”

“我们做手机的厂商啊,手机是不赚钱的,就是交个朋友!”这是当年罗永浩在推销锤子手机时说过的一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手机行业依靠硬件很难赚钱。

价格战的压力下,硬件利润降低成为手机厂商必须面对的现实,广告业务开始成为新选择。于是,人们发现,无论是手机自带的APP,还是自主下载的APP,打开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广告。

昨天,记者分别点开包括墨迹天气、当当、知乎、天猫、新浪微博、UC浏览器在内的6款手机APP,每款APP均弹出了约5秒钟的广告。其中,墨迹天气、知乎、天猫显示的都是天猫年货节的广告,新浪微博显示的是化妆品广告,UC浏览器显示的是拼多多的广告,当当则是自家的2021寒假季广告。而且,当记者在几个手机APP之间切换时,每次回到知乎,都会再弹出一次广告。

手机APP广告泛滥到什么程度?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且仅有14.5%的APP可以找到个性化广告推荐关闭入口。

偷听用户“说话”精准推送

“你有1条未读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手机APP弹出的广告,看似是无意的,其实更多时候都属于“投其所好”,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精准推送。

“我要是在某电商平台上浏览了几个化妆品,过几天就一定能在另一个电商平台上接收到化妆品广告。大数据可能比我还了解我自己。”

“在京东搜啥,芒果TV首页就给我推啥广告,会员还要看广告能忍,你说你一视频APP偷看我在京东上的搜索历史再精准推送广告,这就不能忍了。”

“之前我是不太相信的,总觉得是被‘窥私’的人手机没有关闭APP权限才会收到精准广告。但我在PC端登录B站看了个讲座视频,弹幕里有欧米茄几个字,然后我用手机登录微博时,就出现了欧米茄的广告。”

网络上,手机用户关于被精准推送广告的吐槽声不绝于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在报告中总结,APP广告不仅多为“信息展示—点击购买”的闭环型广告,消费者如果感兴趣就能直接点击链接下单购买,而且多为精准推送型广告,大量APP广告后台还采用竞价交易模式。

“在你点开APP的1秒内,你的特征已经被分析并发给了广告主,谁出价最高,你的手机上就会显示谁的广告,这就是竞价交易。”专家指出,APP广告的精准投放与竞价交易,是建立在过度索权、收集个人信息基础上的。

消费者个人隐私亟待保护

对于互联网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但目前,手机APP广告泛滥且无法关闭的问题还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

“其实广告有它的商业价值,很多消费者也喜欢广告,但是我们觉得APP在推送广告时,一要有节制,二要能给消费者选择权,三要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要让消费者找得到、容易操作。”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

而相较于广告一键关闭功能,保护用户从APP中被“偷”走的隐私,更是迫在眉睫。手机APP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已是监管整治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在2020年,工信部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571款违法APP进行整改。

部分手机厂商也在行动。苹果方面表示,计划修改IDFA(广告标识符)政策,将此前的默认IDFA开启变更为默认IDFA关闭,未经允许就追踪用户数据的APP将会被移出苹果应用商店。通俗来说,IDFA相当于一个手机身份证,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可能被记录在其中,如常用哪些APP、平时在哪个区域活动、经常搜索哪些产品等。通过IDFA,APP便可以形成一个用户画像,并依照画像向手机精准地推送广告。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