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武汉”平台上,全市医疗机构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疗服务等50余项在线医疗及便民惠民服务触手可及;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推土机系统”,能够实现正面障碍物的高效识别检测,从而毫无障碍地行驶和工作……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两场人工智能领域盛会接连在武汉召开。12月18日下午举办的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代表了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方向的20个应用场景在汉发布。当日上午,科技部在武汉组织召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工作推进座谈会”。
数字经济带给城市“换道超车”的新机遇,如何让武汉加速打造数字九州通衢,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阶段,在人工智能(AI)创新发展的赛道上,武汉已先人一步,正实现关键一跃。
■集中力量集聚优势集成政策
城市数字化转型系列动作迅速铺开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次年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2020年,在武汉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向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致贺信,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武汉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战略选择,迅速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开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不断强化对推进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研究,《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武汉市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被纳入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产业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发展好”,集中力量、集聚优势、集成政策推进。服务整个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动作很快铺开。
建起来。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一批大容量的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中部顶级节点新型基建加速建设;
“融”起来。数字经济与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融合,一项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工业技改项目正加速开展;
“连”起来。“城市大脑”大数据中枢上线运行,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跨市通办、一码游武汉、码上购药等应用,基于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底座,以数字技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化。
■国内数字经济百强企业四成集聚武汉
3万多5G站点建成应用场景遍布全市
2020年9月,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不到一年时间,武汉后发先至,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进场施工到正式运营仅用时5个月,投用半年又加紧扩容二期。
“过去的一年,武汉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不仅用得快而且用得好,是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体系非常好的实践和探索。”12月18日科技部在汉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计算机专家倪光南这样评价。
武汉是工信部5G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最大的国家队——中国信科集团就在武汉,同时将其5G产业落地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数字经济领域拥有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人才、场景等多重优势。
在武汉,华为长江鲲鹏、小米总部二期、浪潮华中总部、腾讯数字产业总部、阿里巴巴华中总部、中国电子云全球总部、科大讯飞华中总部……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正在汉加快建设的国内数字龙头企业,武汉已集聚国内数字经济百强企业四成。
12月18日发布的“2021湖北人工智能重大创新成果(场景)”中,包括同济医院“人机融合医疗会诊关键问题研究与技术应用”项目等在内的7个项目,都与生命健康有关。2020年,也正是凭借在数字化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和建设,武汉加快复苏重振。凭借“数字抗疫”,武汉最终摘得“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数据显示,武汉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3.6万个,实现独立组网全覆盖、千兆宽带中心城区小区全覆盖;2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国家顶级节点,辐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中部四省;发布首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271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让数据真正成为流动要素
一批创新中心和联盟在汉入盟进圈
“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这是《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定下的目标。武汉同时清醒看到,城市的数字应用场景开发仍不深,数据资源交易、利用的生态有待建立,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厂”“电厂”建好了,如何让“水”和“电”流起来——让数据真正成为流动的要素?《武汉市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立足武汉实际,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及共性平台集约建设、开放共享,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利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融合发展。
正是基于开放共享的态度,此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与光谷合作,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支持下,研发全球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未来能支持工业质检、影视创作、智慧医疗、智能驾驶等场景。
12月18日,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创新中心和联盟正式成立。其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牵头在汉成立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爱奇艺、魏桥创业集团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将加入武汉的人工智能“朋友圈”,加速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建议,武汉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落地更多应用场景,要将自上而下的城市规划和自下而上的企业场景布局相结合。
可以看到,建设数字武汉这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战略工程中,蓝图已绘就,设施已搭建,越来越多顶级“工程师”入场,越来越多“管道”和“线缆”以市场化的方式在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水”和“电”将顺着它们流进千家万户。
无论是健康码“一码互联”“微邻里”“汉融通”“链税通”等,还是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武汉贡献数字化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案例背后,都有政府、行业、企业协同创新的身影。
“十四五”期间,武汉的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可以期待,未来在武汉,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数据潜能将不断被激活,真正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长江日报记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