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药物治疗造成药物性颌骨骨髓炎,这在国内外尚无有效根治方法。4月27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获悉,该中心口腔与颌面外科创新新技术,通过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骨水泥成形术,为药物性下颌骨骨髓炎带来新的希望。
“与放射性骨髓炎一样,目前,药物性骨髓炎在国内外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口腔与颌面外科主任何海涛表示,唑来膦酸是常见的用于治疗骨病药物,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等,门诊几乎每个月都会接收到好几例下颌骨药物性骨髓炎和放射性骨髓炎的患者。
针对这类疾病,目前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输液消炎和保守清创;对于严重性下颌骨骨髓炎,如死骨范围较大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一般会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术方法,比如取一段患者的腓骨带肌肉和血管,再去修补因手术彻底清创所导致的下颌骨较大范围缺损,这种方法虽然能很好控制感染和修补下颌骨缺损,但是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并发症多、外形也不匹配。
这类病人本身患有疾病,如何在减少创伤的情况下,一劳永逸地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何海涛带领团队查阅国内外资料,多方论证推演,决定采用3D技术辅助下的骨水泥成形术为患者实施手术。近日,何海涛手术团队和骨科副主任熊雁为68岁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患者上下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术前确定截骨范围,利用手术导板将坏死的骨头彻底去掉,再用重建板固定,用骨水泥填入导板内进行塑形。骨水泥在导板的引导下不仅利于塑形,还具有抗感染和加固下颌骨重建板等作用。最后,再利于邻近皮瓣覆盖骨水泥、关闭口内外创面,从而实现既能控制感染,也能修补下颌骨缺损,恢复患者外形的目的,帮助患者彻底解决问题。”何海涛表示,虽然骨水泥成形术是近年来骨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但从未应用到颌面部的治疗,国内外无现存经验可借鉴。(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