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5公里等妈妈回家,安徽一初中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让人泪目

时间:2020-09-09 10:36:10来源:六安新闻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之际,我有幸参与顺河初中留守儿童工作,由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深深投入,我震惊于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和无奈,他们的情感是多么的贫瘠和孤独,他们的意志是多么坚韧与顽强,只有你深深地走入他们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心里,你才感受到他们期盼的眼神,触碰到他们脉动的心跳。

我校共有6个班,346名学生,其中我要关注并调查的留守儿童有278人,约占80%!其中八年级所占比例尤多,开始我的工作只是了解他们的基本资料,后来由于过多的接触他们,感触颇深,就深入他们生活,心里,情感等。甚至采用家访,调查问卷,咨询村委会人员,电话联系家长等方式,查询有关情况。走的越深,触动越大,颇有泪水涟涟,不能自已。

回到眼前,我不禁要反思: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真实境况是怎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的,制度的,经济的,我只从狭义的方面说,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

这类留守儿童最多,在所调查的278人中有212人,占80%左右。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亲友等照料,少数的由哥哥姐姐带着。

二,外地流动人口入本地

外地农民工在本地打工,或外地工作人员在本地工作,这类留守儿童有父母一方带入,条件较好,但不稳定,占比例也较大。

三,其他特殊身份的

父母离异随一方的,或父母一方离世的孩子,这类人员身份特殊,他们生活在农村,监护人为生计外出谋生,他们基本上一个人生活,占比例虽少,影响面大,不容忽视。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天空”。这些留守儿童因亲人远离而失去呵护,虽被委托他人照管,但父母亲的情感缺位给他们带来非同一般的伤害,具体表现在学习、安全、情感乃至其他方面,为教育者所思考,为社会所牵挂。

一,学习起伏不定,

留守儿童有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朋临时监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滑坡等情况,学习习惯主要表现:课堂上,不主动回答老师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坐不住,听不进去.;课外不及时巩固、复习,老师抓紧时,作业尚可完成,放松时喜欢抄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对学习有三分钟火候,外人叮嘱时,表现认真,聚精会神,事后抛到九霄云外。学习成绩更是忽上忽下, 据统计在校“留守儿童”6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而且大部分是女生,他们普遍反映遇到问题不知道问谁,让听者一脸茫然,为之动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监护人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有些甚至是文盲,加之还要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岂不痛心,又怎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呢?

二,安全令人堪忧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有效监护,以及他们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的能力,因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校呈现为高年级学生欺辱低年级学生,初中生敲诈小学生,校外,则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吃烟喝酒、偷鸡摸狗,寻衅滋事,特别是溺水、触电、火灾,性侵,被拐卖、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事故屡见不鲜,2015年暑假期间顺河镇古城村三个小孩溺水身亡,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外孙子在家生活,正中午,奶奶午睡,疏于管理,三孩子到离家不远的池塘洗澡,不幸遇难,令人扼腕叹息,给两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难道我们有理由把全部责任都归咎那个老人?难道具有安全教育责任的老师可以心安理得?难道具有社会责任的有关部门可以置之不理?让我们多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吧,只要我们一起携手,灾难将不会降临,阳光将普照他们!

三,情感缺失行为怪戾

初中的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变化的特殊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不合群,究其原囚,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上,舍不得管,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由于缺乏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亲子情结逐渐淡化、但他们迫切需要来自父母的爱,眼巴巴的需要与父母沟通,在漫长的等待与一次次无奈中,他们急需母爱父爱的心一次次失望,终于他们的情感出现了偏离,行为也出现了偏差。顺河初中七(2)班李某某同学,父母在外打工,几年未归,不知从哪里听到的传言,说他母亲今晚回来,他非常高兴,冒雨从离家5公里的高庄村打伞到顺河街上,一直等到深夜1点之后,才被巡夜的民警发现,问其原因,他说“我妈回来了,我想接妈妈回家”。多么朴实的话,令人锥心,令人心痛。难道“常回家看看”仅仅是告诉孩子常回家看看长辈吗?难道大人不应该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吗?各回各家各看各儿,用亲子之爱抚慰孩子贫瘠的情感,用亲子之情纠正孩子的怪戾行为吧!

四,初二现象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现象,特别是留守儿童尤甚,“乖崽变恶少”,“乖乖女变疯丫头”,最主要的表现是:上学迟到、闹事,不易沟通等等。学校违纪现象大部分都是他们,据我调查统计及各班主任反映,全校2016秋至2017秋的辍学人数9人,初二为8人约占80%,早恋学生现象也遥遥领先其他年级,更堪忧是出现偷窃等违法现象,去年三名学生在顺河超市偷窃,最后司法部门查出真相:竟是初二留守学生!初二是“一道坎儿”,是 “危险阶段”,是“分水岭”。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新环境还很陌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初三的学生则因为升学压力不得不全心投入学习;相比之下,初二的学生既熟悉学习环境又没有明显的压力,特别是监护不得力的留守儿童,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的空间,最易产生“初二现象”,怎么办呢?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紧张,要有耐心和信心,要与他们手拉手的接触,心连心的沟通,不要批评说教,要亲情感化,这样会事半功倍,收效颇丰。

五,留守男童女童迥异

留守男童表现为穿戴不干净邋遢,生活随意放荡,表面上大方仗义。但千万不要被他们表面的大方豪情所迷惑,仔细观察,他们更多的时间是空虚和无奈,他们极易受伤,极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女生则谨小慎微,仔细中透出胆怯,矜持里尽显粗放,她们大多成绩优异,做事麻利,是因为他们在家大多带着弟弟,做一些烧饭等家务,过早的劳动使他们成熟,但她们最怕夜晚,曾经有个留守女童告诉我,“下雨的夜晚,我最想妈妈”,听到他们的话,你岂不动容?她们小小年纪过早经历了太多太多生活的辛酸,我们还能为她们的随性而指责吗?我们还能为她们的胆怯而嘲笑吗?我们应感叹她们的顽强,担忧她们的前景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考验每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呢?我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具体如下:

一,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现在各个学校都建有留守儿童之家,但大多数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趋于形式,苦于应付。要想使之真正发挥职能,就要做实,就要做活。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各班主任参与的组委会,从组织上为“留守儿童之家”提供保障。里面内容丰富多彩,

1,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不仅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父母联系电话等,还记录该人的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状况,疾病,甚至监护人情况,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

2,配备专任心理老师。农村学校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没有心理老师,但农村留守儿童性格怪戾,情感不稳定,非常需要心理辅导,我校就安排非心理学老师自学心理学知识,他们笑谈只要“用心触摸,用情感化”,定会有收益。有时聘请心理专家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特别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

3,多彩的文娱活动。对于留守儿童学习问题,我们采用有别于课堂的新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语文采用课本剧分角色表演,大声朗读,速写等,英语开辟英语角,击鼓传花对英语等,实践课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生活等,不拘一格,让其既学到知识,又徜徉于快乐中。

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我们举办了防震大演习,“一天小交警”,在校食堂安排秩序,还开办报告会,请顺河派出所警官讲授有关法律知识和防范意识,特别是极易受伤害的留守女童,如何自我保护。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学生脸上出现难得的笑容,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二,开通“家长热线”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也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各种心理病症,鉴于此,我校开通了“家长热线”电话,搭建了心与心交流的桥梁。我们在交流内容上也精心设计,预防简单的问候,一分钟完事的怪圈,我们要求他们谈心情,谈生活,谈学校趣事,谈同学轶闻,谈村子婚丧嫁娶……目的是激起情感的涟漪,抚平亲情的饥渴.期间出现许多感人的场面:有时他开怀大笑,有时他泪水涟涟,偶尔陷入沉思,偶尔搓衣忐忑.下面一个案例值得人深思:

八(2)班,留守儿童程某某同学,父母离异,随姑生活,母亲上海打工,虽偶尔打钱给女儿,但很少见面,学生不愿与她联系,若有若无,言时称呼她不说妈妈,其母听说我校开通热线后,主动联系我,诉说缘由,讲明想与女儿正常交往,请我帮忙,第二天,学生和她联系电话,我明显发现学生的抵触情绪,一言不发,眼神游离,我甚至听到电话那端哭泣声音,但这端一副木然,心不在焉。下午,我请学生到办公室,起初,她直愣愣瞅着我,“你与母亲从小分开,的确有隔阂,误会,但那时大人的事情,你母亲不是挂念你为什么每年给你寄钱?你母亲不是想你,为什么这么急切的多次打电话联系我,问候你?”她拽着衣领,不安起来,头低了下去,“哪个女儿不是母亲的心肝宝贝?哪个女儿不是母亲掉下的一块肉?”她颤抖一下,头欲抬又低了下去,更低了,“你母亲每次电话,我都听到她抽泣的声音,每次说到你,都有无数次忏悔,她只想看看你,只想抱抱你,难道你就这么狠心,这么无情?”她慢慢抬起头,眼睛丽布满了泪花说:“我也想见我妈,但我姑姑不愿意......”“你姑姑也有姑姑的难处,但世上只有母亲是不可替代的,你跟你妈妈来往,我相信你姑姑会理解的”。下面打通电话,她第一次喊妈妈,电话那头我仿佛听到了嚎啕大哭声,这头学生也默默流下眼泪。过几天,我喊学生到办公室,“这是你妈妈寄给你的礼物”她惊讶的未缓过神来,接过礼物放在胸口,“是我妈妈寄的?”她迟疑的走出办公室,突然跑向走廊,很远我仍然听到他的声音,“这是我妈寄的......”隔阂的阴影像崩溃的堤坝,喷涌的亲情像咆哮的江水,看到学生发疯的情形,我为我的做法而骄傲,是我在电话中要求她妈妈寄礼物的,感谢热线的力量!

三,“爱心妈妈”,“志愿爸爸”

为了让留守儿童体验社会关爱,感受到亲情的抚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同伴交流能力,我校面向社会征集“爱心妈妈,志愿爸爸”的活动,我校年轻女教师踊跃报名,许多社会上年轻人也积极参与,在当地反响强烈。这些“志愿妈妈,志愿爸爸”,不仅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还手把手教他们洗衣,刷碗,浇菜园,有时还把他们领到家里,一起过生日,一起看电视,一起睡觉让他们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徜徉亲情的关爱。

一种声音,一种呼唤,爱心的培育必然开出爱心之花。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所调查到的仅仅是顺河初中的一斑,不能见到社会的全豹,真正做到完善的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灿烂的生活!让我们爱心慰籍,让孩子们沐浴美满亲情的阳光!

请关注留守儿童!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