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11月11日,据央行披露,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社融规模增量1.4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493亿元。整体来看,10月新增信贷出现季节性回落,但同比仍延续扩张格局。在分析人士看来,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回归常态化,年内货币政策预计也将继续维持稳健。流动性政策方面,预计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资金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周围波动,并加强对波动幅度的控制;信贷政策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线下服务业等复苏薄弱部门的结构性政策预计仍将延续。
居民短期贷款大幅回落
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98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分部门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3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5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8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1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382亿元。
环比来看,10月人民币新增贷款需求出现明显回落。从结构上看,无论是居民贷款还是企业贷款均较上月出现明显减少,其中,居民贷款比上月少增超5000亿元,尤其是居民短期贷款大幅减少超3000亿元;此外,企业贷款也较上月少增超7000亿元,尤其是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均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且中长期贷款新增量也较上月少增了超五成。
不过,同比来看,10月新增信贷整体仍延续扩张格局。无论是居民贷款还是企业贷款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包括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与长期贷款均处于增长趋势,不过居民短期贷款、票据融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出现明显减少,其中,居民短期贷款相较去年同期减少351亿元。
“10月信贷规模扩张速度稍低于市场预期,但依旧保持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快的增速水平,这与央行前期‘融资规模增速明显快于去年’的政策论调相一致。背后是信贷政策并未明显放松以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较旺盛。”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结构上看,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速仍然较慢,体现了消费复苏速度仍有待提高,另外房地产在10月的繁荣程度尽管不及预期,但仍然存在季节性高点,导致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稳步增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提到,10月票据融资继续收缩,主要是因管理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与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信贷资金“量增、价降、面扩”吸引中小企业加大了信贷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位人士看来,10月社融增长略超市场预期。初步统计,2020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493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663亿元,同比多增119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75亿元,同比多减16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74亿元,同比少减49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875亿元,同比多减25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89亿元,同比多减3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522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931亿元,同比多增306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27亿元,同比多增747亿元。
周茂华认为,10月社融数据中,地方债发行强劲为后续基建投资注入动力;企业资本市场与信贷融资延续扩张格局,一方面,反映企业对经济复苏前景乐观,另一方面预示国内民间投资将逐步改善。社融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延续扩张态势,利好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
M2减速、居民存款下滑
在货币供应方面,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当月净回笼现金1334亿元。
整体来说,M2增速略低于预期,但仍然保持同比高增。陶金认为,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存款均有所减少,而财政存款明显增加,是M2与社融增速有所背离、M2增速比上月略低的重要原因。另外,M1增速快速回暖,反映了实体经济即时需求在持续恢复,有可能也是定期存款减少即M2增速有所放缓的原因之一。
周茂华则指出,10月M2增速放缓至10.5%,较上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收敛,逐步回归中性;但10月M2增速仍维持在两位数增长,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与名义GDP增速,显示目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保持适度宽松,货币信贷需求仍强劲,货币政策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另从人民币存款数据来看,10月人民币存款减少3971亿元,同比多减634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956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864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05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8亿元。
“从以往经验看,国内在4月、7月、10月,居民、企业与政府银行存款均会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但也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10月企业存款大幅下滑、财政存款大幅上升,一定程度反映企业缴税;而居民存款下滑,非金融机构在经历8月、9月下滑后出现反弹,较大程度是居民根据资本市场走势调整资产组合。”周茂华分析道,根据往年规律,居民往往会为规避市场不确定性在9月增加储蓄,而在10月再出现流出银行存款的情况,后续还需关注居民储蓄流向,如果持续流出势必会加大中小银行年底负债压力。
下一步货币政策怎么走
针对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曾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同样认为,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和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因此调整政策要评估和考虑多方因素。
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内需复苏相对滞后于供给端,各行业复苏存在不平衡,周茂华指出,全球防疫形势严峻与经济形势继续对我国外贸等行业构成拖累;接下来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等目标间取得平衡、精准发力,加大复苏相对滞后、尚未摆脱疫情影响的战略新兴制造业部门行业支持力度,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供给与需求两端更加平衡、可持续。
陶金则称,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完全回归常态化,年内货币政策预计也将继续维持稳健。流动性政策方面,预计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资金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周围波动,并加强对波动幅度的控制;信贷政策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线下服务业等复苏薄弱部门的结构性政策预计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