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南高质量建设粤东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 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

时间:2022-10-10 08:33:33来源:南方日报

秋高气爽,行走在潮南区陇田镇打造的“幸福爱恋·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带着水气的微风拂过脸颊,令人感觉闲适又惬意。人们在乡村特色长廊上漫步、追逐,感受乡村休闲游的美好。“爱之林”“婚恋主题壁画”“彩虹大道”等景点是点睛之笔,让眼前这幅美景有了灵魂,瞬间活泼起来。

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是汕潮揭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处于粤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全区总面积600.74方公里,下辖11个镇(街道)232个村(社区),总人口150万人,农业总产值4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十年来,潮南区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构建“2+2+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中,潮南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高质量建设粤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支点,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奋力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空间格局发展跑道上“赛龙夺锦”“出新出彩”,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倾情书写“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潮南新篇章。

奋斗岁月

凝聚善治合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

2021年9月28日召开的潮南区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善治稳区、产业强区、改革兴区、融通活区、惠民立区”的发展战略,奋力谱写潮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民生是稳定的基础。潮南把“善治稳区”放在首要位置,将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注重防范在先、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织密法治、安全、安、自治“四张防护网”,着力突围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治理痛点,让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看得见的安、摸得着的幸福。

社会治理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潮南坚持把维护好群众利益贯彻到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全过程,全力做好民生实事项目。创新推行跨村组建“大党委”等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升党员引领群众推进基层治理的能力。

为构建完善常态响应、高效处置的服务体系,潮南制定“村社呼叫、部门应援”工作机制和《关于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助力基层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将19个挂钩的市直单位和52个区直单位与全区232个村(社区)组成结对关系,形成涵盖4076名在职党员的工作台账,编入725个全科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网格工作群,结合“服务基层先锋行”系列活动,全面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组团式”下沉基层、在职党员“志愿式”服务群众。

有党建引领,还需凝聚各方合力。在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过程中,潮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与面上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完善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促进扫黑除恶常治长效。深入推进安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安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社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等。

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两带八廊”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潮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做好特色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具体来说,潮南区扛起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政治责任,重点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富民兴村产业,全力推动农业精细化、品牌化、园区化,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着力打造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建设胪岗“丝苗米”、峡山街道“优质稻”项目。打造“雷岭荔枝”“井都蔬菜”“胪岗脐橙”“红场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产保供。年来,潮南区还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百强县等一批国家示范试点称号,拥有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潮南区聚焦“安、好、富、美”目标,以练江流域生态休闲带和大南山绿色康养带这“两带”为基底,依托各地自然、人文、产业等特色资源,按照“一廊一主题”原则,串点连线成廊,打造八条乡村振兴景观走廊,扮靓潮南乡村,提振全域经济。

八条乡村振兴景观走廊分别为乡情文旅走廊、爱影乡旅走廊、田园经济走廊、绿野仙踪走廊、红绿融合走廊、“十里江景”走廊、“十里银滩”走廊、“十里水乡”走廊。“八廊”主题各不相同,真正做到一带风光一带景、一廊洁净一廊美。

潮南区“两带八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涵盖全区的资源优势,目前还在分步实施阶段,但根本落脚点很明确,便是盘活全域优势资源,带动全区镇域经济的提升发展,让老百姓获益、村集体增收。

推动转型升级,系统布局“2+2+4”产业格局

纺织服装是潮南区的主导产业,占据该区产业的半壁江山。潮南纺织服装产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起步,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是全国最大、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最密集的家居服装、内衣和内衣面辅料及其配件原产地之一,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数据显示,潮南区现有32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及7000家专业从事纺织服装原材料、产品和饰配件销售的经营商铺,还建立了17个服装贸易市场、6个原材料及辅料市场,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加工的整条产业链。全国约40%的女内衣、80%的家居服和35%的面辅料产品都产自潮南。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产业强则经济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是汕头市委对潮南区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提出的要求,也成为潮南传统产业突破瓶颈、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思路决定出路,方位决定方向。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潮南显然有着明晰的发展思路和方位。年来,潮南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精会神建台、抓创新、促融合,抢抓市临港大型工业园区建设契机,系统布局建设“2+2+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即练江流域生态休闲带、大南山绿色康养带等“两带”,练江滨海生态发展示范片区、南山智慧产业片区等“两台”,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等“四个产业集聚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潮南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分布在峡山、两英、陈店、井都4个镇(街),其中井都和两英正在规划建设两大重点产业片区:井都片区以纺织服装及配套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纺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现代轻纺产业集群;两英片区以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环节延伸作为转型升级出发点,发展高端服装定制、品牌运作、设计研发、电商展销等。

与此同时,依托厚实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该区将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在科技化、生态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着力突围传统产业“低、小、散”问题,让潮南的产业集优成势、产品享誉海内外。

赓续奋斗

创新笃行,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奋力奔跑

初心如磐映征程,使命在肩再出发。当前的汕头,正乘势而上全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以更加铿锵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

扬帆启航,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不难发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引领潮南驰骋发展新赛道的主方向。瞄准这一主方向,潮南提出到202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

具体而言,潮南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坚持善治稳区、产业强区、改革兴区、融通活区、惠民立区,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守法奋进,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潮南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安潮南、创新社会治理,织密织牢善治稳区“四张网”,彰显了在新时期以良法善治的信心和决心,让群众共建共享看得见的安、摸得着的幸福。

抢占发展先机,产业强区正当其时。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向未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潮南的必然选择。围绕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潮南将抓好“集聚、创新、融合、降本”四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产业高端化、现代化,构建“2+2+4”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内生活力,改革赋能势在必行。作为经济特区,汕头这片改革热土承载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蕴藏着区县发展的原动力。潮南区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营商环境、要素供给、放权赋能”三大领域,做好改革兴区“三篇文章”,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实现区域协调,民生是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其中,优化生态环境成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等,都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日趋紧密。对此,未来五年,潮南紧密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和“湾+带”联动机制,突出“设施联通、产业联动、人文联结”三联并进,构建融通活区“四种格局”,打造融湾接带发展桥头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五项民生工程,答好惠民立区“三张考卷”,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整行装再出发,奋斗不息永向前。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潮南区将迎来全新历史机遇,肩负重大时代使命,必有新征程新出发的担当与行动。

一线案例

招大引强结硕果

筑巢引凤优服务

年来,随着汕头城镇化不断推进,一些低门槛、低成本的工业用地已由“产业温床”沦为“低效用地”,“工改工”势在必行。汕头根据自身发展模式和转型诉求,在“工改工”的规划统筹、治理协同、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探索。目前,汕头各区及功能区“工改工”项目均已取得相应进展。

对于潮南区来说,由于历史原因,这里不少老旧厂房存在土地权属不清、用地手续不规范、土地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此前,该区结合落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部署要求,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将推进“工改工”改造列入全面深化涉土问题整治行动中,对辖区内1万余亩工业集聚区相关情况开展摸查,选取了两英镇龙岭约1700亩老厂房片区和司马浦镇仙港约350亩口腔产业集聚区作为“工改工”示范项目。

“工改工”之路上,潮南区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就盘活存量、低效闲置土地和老工业厂房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创新,着力通过“改旧立新”实施“工改工”,腾挪新发展空间,激发“工业重镇”发展新活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潮南区以铁的手腕、铁的责任强化源头管理,狠抓措施落实,深入开展涉土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潮南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印发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要求。

以龙岭工业片区为例。在潮南区两英镇南部的陈沙公路两侧有一片厂房林立、绿树掩映的山坡地,这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龙岭工业片区,距离潮南区政府约10公里。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攻坚战中,该片区内占地总面积约840亩的18家印染企业全部关停并整体搬迁到潮南印染中心。

此次“工改工”升级改造,两英镇龙岭老厂房片区将谋划布局纺织服装产业和大健康相关产业,打造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和新型特色产业集聚区。该片区作为潮南南山智慧产业片区建设的先行起步区域、两英镇产业振兴发展的主阵地,面积约1715亩。目前,该片区已进入实质改造阶段,首期面积约307.56亩,正加紧推进8栋企业定制厂房和9栋标准厂房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设产品展示中心、电商展销中心、“双创”空间等产业配套设施和员工宿舍、餐厅、停车场等生活配套设施,是汕头市首宗政府主导的“改造权+使用权”公开出让的“工改工”项目。

“一方热土”能不能“热”,要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环境。从家庭作坊起步的汕头市韩领智造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已在两英镇龙岭老厂房片区拿了土地准备建设厂房。该公司总经理说,土地资源曾是公司向现代化智能服装智造企业迈步过程中最大的制约条件,“这次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看到地方党委政府努力营造的亲商安商环境,不断推出的惠企利企举措,让我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倍增。”(●南方日报记者张伟炜通讯员潮南宣)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