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治水步入3.0版本 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时间:2022-08-04 08:40:54来源:南方日报

各水闸、排洪渠监控视频画面在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一旦出现漂浮物,小到塑料瓶,大到泡沫箱,系统均会自动弹出红框,并一一标注……日前,珠海首个水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在金湾区上线运行。“公共视频资源+AI技术”,让水环境保护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突破。

自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以来,5年时间里,珠海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断迈进,管理机制、资源配置和技术手段都在不断更新。从建机立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污治乱、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珠海河湖长制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

其背后,是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的不断提升。水清则人和,以水为美,与水相伴,珠海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正与日俱增。

治水

截污清淤引活水,黑臭水体不再“黑臭”

夏日晚间,漫步于前山河畔,风光一片大好。河水清澈,水中游鱼成群。河岸两边,微风阵阵,年轻的歌者正在直播,小朋友们在旁追逐打闹,广场舞爱好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戴着耳麦的夜跑者悄然而过……

“真没想到前山河还能‘美回来’!”家住附的康先生十分感概,“几年前就是一条臭水沟,水面上常常漂浮着垃圾、死鱼,在河边站一会儿就会被蚊虫叮咬。”

前山河的“暗黑往事”,是多项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地广人多、主河道水动力不足、城乡接合部和工业混杂区与农业种养区交融、管网短板突出等等问题都在此凸显。

前山河如何治?自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珠海便将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特别是2020年,珠海投资28.04亿元实施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EPC项目,对流域内544个小区、527个商业企业、166个机关事业单位实施雨污分流,解决污水直排河内问题。同时,辅以全流域水体整治、正本清源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拓能、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

系统工程之下,前山河河道生态功能开始逐步恢复,水质明显改善。珠海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务局总工程师梁杰明介绍,2020年和2021年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由2019年的地表Ⅳ类水标准提升到Ⅲ类。

前山河的改变,凸显了珠海水环境治理的决心。

治水先治污,珠海已连续三年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市总河长令重点工作高位推进,明确每一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责任主体、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如今,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52条问题河涌中,已完成截污整治48条,4条仍在施工中。

随着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发力,珠海污水处理能力也同步提升。短短五年时间,珠海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580公里,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1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可达112万吨/日,2021年污水处理率达98.1%。水环境质量也整体趋优向好,全市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并稳定保持在优良水

护水

官方民间共参与,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何须长假远方游,守河流,泛飞舟……难忘往事又回眸,臭水沟,废荒丘。污水熏天,垃圾恣漂浮。幸有精英勤政务,齐砥砺,变芳洲。”

清晨,杜观山驾着小船行驶在金湾区的航空新城中心河上。看着眼前清澈的河水,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写的一首词,“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河道里都是养殖户的虾笼,水面上也是一层垃圾,经过整治才变成现在这样。”

2017年,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杜观山主动参与河道巡查工作,积极举报水污染和侵占河湖水域岸线问题。2018年5月,他正式受聘成为珠海三灶镇西城社区“民间河长”,负责巡查监督航空新城中心河、鱼林村榄坑河、大洋河等河道。

“小时候就在河边长大,那时候河水很清,村民们经常在河里捕鱼。”杜观山回忆,但后来随着非法养殖户的增多,水质一天天变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多养殖户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想要劝退并不容易,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要磨破嘴皮才能取得他们的理解。”

在不懈的努力下,这位“民间河长”最终与养殖户们达成了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2019年,凭借在清理水面非法渔业设施方面的努力,杜观山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民间河长”。航空新城中心河作为三灶镇最长的河涌,水质也达到Ⅳ水标准以上。

“水环境改善靠的不只是政府投入和专人管理,更需要全民爱护。”在杜观山看来,打造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人民,“人人参与”才能保障河水“长制久清”。

人人参与,重在凝聚官方和民间力量的合力。

一方面,珠海全面建立起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河湖长制管理覆盖范围内共计江河涌渠446条、水库59宗、山塘21座、湖泊11个,设立四级河长共计497名。

另一方面,珠海还招募了144名民间河长,主要负责收集河流治水的相关信息,宣传治河政策、带动居民护河爱水,收集及反映市民意见投诉,协调群众与政府良互动沟通等工作。

他们中,既有党员,也有企业主、志愿者队伍、学生群体、热心市民等。4年前,划艇爱好者何萍就受聘为珠海首批民间河长。“日常划艇时就会观察周边水域环境,带领大家捡垃圾,希望通过类似活动带动大家自发爱护水源。”何萍说。

除了传统人工巡河模式,珠海还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巡河。

金湾区跨部门共享现有视频资源,对岸线闸口、重点河涌、城市道路等地点的视频监控进行AI监管,为保障水环境安全装上了“智慧眼”。

斗门区则上线运行斗门河长巡河APP。河长登录APP后,可对自己辖区内的河道发起巡查,实现从巡河、问题上报、解决问题在河长云中全流程、全留痕管理。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0万余人次,发现并落实整改问题累计2.2万多个,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齐心支持治水、合力参与治水、共同监督治水”的良好氛围。

亲水

建设幸福河湖,共享治水成果

每到周末,占地66公顷的横琴芒洲湿地公园便成了亲子乐园。大人们沿着碧道散步漫谈,小孩一旁嬉戏打闹,孩童欢快声与周围的鸟鸣声相映成趣。

身为大型天然氧吧的横琴芒洲湿地公园不只是人类的乐园,这里还生活着数量庞大的野生动植物,其中栖息着包括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内的62种鸟类。今年春天,以“京剧脸谱”著称的花脸鸭就从西伯利亚、韩国等地迁徙而来,在珠海与赤颈鸭、针尾鸭一起共享鱼塘美味。

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治水为民,也终将“还水于民”。高质量碧道建设正是珠海打造治水3.0版本、将珠海河湖建设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的重要举措。

截至2021年底,珠海已累计建成123.28公里碧道,天沐河、芒洲湿地、香山湖、三灶湾海堤、黄杨河、东岸排洪渠等一批碧道示范项目,“串起”了珠海人的幸福生活,成为珠海亮丽的水生态名片。

珠海的高质量碧道建设也收获了各方的肯定——其中香洲区入选广东省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获得500万元激励资金;天沐河省级碧道试点获水利部肯定,芒洲湿地碧道入选“全省亲水运动体验最佳的20条碧道”;香山湖碧道被评为“全省十大浪漫碧道”之一;广东省首个流域万里碧道建设展示馆也成功落户珠海,构建了以碧道为连接的水文化学交流台……

梁杰明介绍,按照“三年见雏形、六年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标要求,2022年珠海将继续推进17条碧道项目建设和配套提升工作,完成95公里建设任务,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218公里碧道,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到2025年建成252.7公里碧道,全市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冉)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