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推动东海岸观光路“夜市”管理规范 让夜市成为海边亮丽风景线

时间:2022-08-25 08:21:48来源:南方日报

8月23日上午,在汕头东海岸大道新津大桥桥底下的观光路,一排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烈日下格外显眼。工人们在高温下忙着给集装箱进行加固,防止台风到来时集装箱移位。

东海岸是汕头市的城市名片,东海岸大道堤顶路及亲水台已经成为许多市民游客休闲、观景乃至锻炼健身的“打卡”地。尤其是今年夏季,几乎每晚都有大量市民前往。随着人气的上升,这段路也自发形成了“海边夜市”,但占道经营、交通混乱、环境脏乱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市民投诉吐槽的热点。

段时间以来,为加强东海岸大道观光路等网红景点市容环境秩序,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汕头市城管委办决定牵头各责任单位对东海岸大道观光路等网红景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那些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正是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坚持“疏堵结合”工作思路,通过现场调研和走访后,规划设置的疏导摊位,以此引导摊贩有序经营。

困境

“夜经济”升温让美景打折

入夏以来,东海岸新城片区东海岸大道观光路凉爽惬意,成了市民游客争相前往纳凉休憩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夜幕降临,东海岸车流、人流激增,不少人自备餐垫、茶具、椅子在这一带休憩。流动摊贩也看中了这一带的商机,从东海岸大道一直到东海岸公园,再到津河路堤顶路段,摊贩经营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

夜色中,从上空俯瞰津河路堤顶路段,宛如一条长蛇,被璀璨灯光包围着,与一旁的新津大桥交相辉映。这里是汕头市区人气的聚集地,时热闹非凡,节假日更是人流如织。

“网红冰粉,5元一份。”“纯手工柠檬茶要不要。”“新鲜烤生蚝不要错过啦。”……天色微暗,吆喝声就此起彼伏,不少商贩开始就位,展示自家的招牌商品。在整治前,记者曾来到津河路堤顶路段夜市看到,摊档以时下比较流行的“后备厢集市”为主,各种小吃是夜市主打,还有儿童玩具、套圈、水果等摊位。现场人头攒动,生意火爆。还有不少人在现场直播带货,“地摊一条街”既视感扑面而来。

这些出来摆摊的摊主来自各行各业,不少人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又在夜市寻求新的商机。“我是开实体店的,现在店里生意不太好。晚上就出来摆摊,能赚一点是一点。”90后摊主杨泽武摆摊已有几个月,白天他经营店铺,晚上来东海岸售卖柠檬茶。在他看来,摆摊和人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希望政府部门做好管理。他表示,等规范经营后,他也想继续在东海岸经营下去。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片区域是吃喝玩乐的好去处,旁边是可休闲打卡的公园,有自然生态的海滩。坐落在一旁的夜市提供消费的便利,携带家眷、约上三两好友闲逛,不失为快乐之事。

东海岸有多火?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据东海岸公司统计,在各短视频台搜索“东海岸网红夜市”,可看到无数网友推荐分享海边夜市的内容。今年入夏以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的夜晚,共有超过5000辆车、2万多人活跃在东海岸。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海岸公园和津河路堤顶路段。

“东海岸大道人气是旺盛了,但流动摊贩带来的道路塞车、产生大量垃圾、路面油污、声音嘈杂扰民等问题让美景大打折扣。”东海岸公司副总经理陈阳告诉记者,虽然该公司已经多次冲洗过,但路面上的油污直到现在都没能清洗掉。

此前,城管部门、龙腾街道、东海岸公园管理处等相关管理单位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宣传、劝退、清理、卫生管理等,但由于人手不足、管理手段也有限,上述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破题

从“猫鼠游戏”到设疏导区

地摊夜经济爆火,随之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红夜市散场后,垃圾如何处理,交通乱象如何解决,乱摆摊占摊现象如何根治,这些都是摆在当地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

“我之前常常来逛夜市,晚上能有个地方遛娃挺好的,但前提是没有破坏当地生态和居民利益。希望经过这次整治,相关配套设施可跟上。”市民纪晓月如是表示,她的心声是许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夜经济在开辟多元赛道的同时要符合文明建设的要求。

日,汕头市专门召开东海岸大道观光路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动员会,成立东海岸大道观光路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方案,部署开展专项整治。

由汕头市城管委办牵头龙湖区、华侨试验区、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等责任单位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整治按照“宣传教育、集中整治、规范执法、疏堵结合、长效管理”等方法进行。整治取得一定成效后,由属地管理单位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汕头市城管委办不定期组织“回头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重点整治东海岸大道观光路(泰星路至宝能时代湾)、津湾—东海岸公园相关片区、新津大桥周边片区。在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研、宣传教育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从8月16日至9月4日,各责任单位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每晚8时至11时对整治区域开展集中整治,采取宣传教育和执法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阶段以来,执法人员在行动中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积极运用提醒、劝告、引导等柔执法方式,对占道经营的摊贩进行宣传教育,耐心向摊主讲解占道经营的危害。通过整治,取缔了一批占道经营摊档,处理了部分占道车辆。连日来,在持续开展联合集中整治后,东海岸大道观光路各项秩序明显好转。

“过去我们在日常城市管理中,常常与流动摊贩们上演你追我躲的‘猫鼠游戏’,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龙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育宜说。

市民需要摆摊,然而城市需要管理。只有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疏导结合,才能构筑良好的环境。如果只是“一刀切”,商贩就会跑到别的地方去。

“针对商贩的需求,我们通过现场调研和走访,在东海岸新城津河路段和东海岸公园规划建设700米的疏导区,计划设置140个摊位。”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蒋福生说,设置的摊位由其下属国有企业东海岸公司统一租赁、招商和管理,进一步引导摊贩有序经营,并诚恳听取广大市民意见,为市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休闲环境。

展望

让夜市成为海边亮丽风景线

为什么疏导区摊位要设置成集装箱形式?摊位多少钱?收取的租金作何用?此次整治行动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对此提出疑问。

对此,陈阳表示,疏导区项目规划方案是针对津河路堤顶路段进行设计规划。由于堤顶路地处靠海位置,首先考虑的摊位形式必须以防风防雨为主,所以最终选择了集装箱摊位这种形式。集装箱颜色以亮色为主,点缀海边的亮丽色彩,为确保整体美观,摊位招牌将进行统一设计和安装。

陈阳透露,东海岸公司接下来拟在疏导区域设置六个艺术拍照点,供市民游玩打卡。同时,还将联合艺术机构、艺术学院等团体对集装箱体进行涂鸦喷画,突出汕头海滨城市的特色。

关于进驻商贩的管理,陈阳表示,设置疏导区的目的是引导该区域的商贩进行规范经营,并不对外公开。经过前期的调研,大约200名摊主长期在该区域经营。这部分人已经全部登记在册,第一批140个摊位也将在这200人中摇号抽取。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经过征求摊贩的意见,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再调低价格。疏导区项目的摊位价格初定是1000—1500元。”陈阳说,摊位成本包括集装箱的购买成本、水电建设、租赁税、人员工资和零星维修费用以及防台风设备等费用,此收费价格定位远低于市场需求价。目前需求量非常大。而对于收取的租金,将全部用于新增人力投入,做好日常清洁和秩序维护。

疏导区摊贩正式投入运营后,该区域的秩序、卫生等工作将纳入东海岸公园进行统一管理,对每个摊位将配备污水桶、垃圾桶,同时落实门前三包制度。

针对市民提出的,为什么没有在规划建设初期就把相应的配套考虑进去?陈阳说,在规划初期,他们也并未能预想到此处会自发形成人气如此旺的夜市。但既然已经形成了,唯有想办法来让其规范。设置疏导区除了配合政府做好优化城市环境,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配合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创新城市管理、为流动摊贩“安家”的具体举措。

通过规范有序提供经营摊位,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部分群众的生计问题,保基本民生,保居民就业,有力维护当地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也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休闲、观赏、消费需求,守护“城市火气”“社会人情味”,激发城市“夜间经济”活力。

汕头市城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各职能部门将进一步落实措施、持之以恒地做好东海岸大道的综合整治工作,由属地管理单位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市城管委办将不定期组织“回头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游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当好公共场所的文明守护者,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创文成果。

■记者手记

让“火气”与“洁净美”

相伴而生

无论是地摊经济,还是夜间经济,从自发形成、聚而成市,二者最接地气,最具火气。

从某种角度来看,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而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夜间经济繁荣程度更是城市管理水精细化程度的直观反映。

疫情影响,不少地方大力提倡发展“夜经济”。从实践来看,“夜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火气”,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当前,稳就业保民生形势严峻,如何稳就业保民生,事关发展全局。

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的特点是创业门槛低,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然而,消费者尽兴后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发展“夜经济”,要让城市里的“火气”更规范更健康更安全,便民利民又不扰民。

“这一次还是得赞一赞政府,已经进行疏导而不是直接禁止。”“以这样的方案来改善流动摊贩问题,我觉得并没有不妥,而是件好事。”“总比一刀切好吧。”……此次汕头对东海岸观光路沿线市容环境秩序整治,采用疏堵结合形式也得到许多市民和网友的认可。

接下来,仍需要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夜间经济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执法,加强消费诚信建设。

鼓励夜间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放”而不“管”。如何“疏堵”结合,让人间“火气”和城市“洁净美”相伴而生,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只有市容与繁荣同在,火与文明共存,发展与安全并重,夜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文明城市不仅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更要让市民享受到发展红利。要加快培育人气旺、“火气”浓的夜间经济,形成促进大众就业、服务改善民生、驱动多元化消费的经济形态,让公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消费,让广大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南方日报记者郑淼鑫)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