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建设 打造全覆盖的“文明版图”

时间:2022-08-04 08:42:39来源:南方日报

“环境好了,村民的思想也变了,打麻将的人少了,大家喜欢到村里的公园绿地散步、跳舞,偶尔还会哼一曲!”珠海斗门南门村村民赵嘉荣感慨地说。

这几天,“全国文明村”南门村发生了一件喜事。建在村口的南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只用了不到20天就完成升级改造,村民希望这里能成为他们传唱曲艺的舞台。

不仅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精气神提上来。今年以来,通过出台《2022年斗门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方案》,珠海斗门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将文明城市创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焕新乡风民风、点亮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引擎。

岭南古村的新变化

孩子在小巷里嬉戏、村民在家门口经营小商铺、老人悠闲地在村广场跳舞……暑假的傍晚,全国文明村——珠海夏村的小巷、景点,水美天蓝、绿树成荫,村民围坐着谈天说地,村容村貌变化喜人。

今年年初,夏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升级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全体村民开放。正式开放后,村里为舞蹈队开辟了专门的活动空间,让村民们激动不已。

“这里既安全又明亮,还有一整面墙的大镜子,大家一起跳舞,心情非常好!”市民艺术中心的常客李阿姨说,在此之前,舞蹈队的成员们只能在村里的老广场跳舞,那里有车多人杂、灯光幽暗等诸多不便。

作为夏村土生土长村民,李阿姨见证了文明创建为夏村带来的蝶变。

升级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了图书室、舞蹈室、国学室等功能空间。国学室内,新中式的吊灯、桌凳古色古香。

“宽敞的环境和多样化的空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了现在夏村最热闹的地方。大伙没事就来这跳跳舞,或者看看书,有了提升自己的好去处。”夏村党总支委员黄发光表示。

夏村面积2方公里,因受富山工业园的辐射带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但也带来了流动人口多、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

“人流也带动了车流的增加,村里的停车难问题越来越棘手。”夏村党总支书记黄仲文说。

今年以来,在文明创建进程中,夏村瞄准便民疏导点整治和停车难两大痛点,通过规范周边商铺招牌及经营范围、设置市场疏导点、在周边规范停车区域等措施,进一步整治疏导点周边秩序,同时对疏导点内部进行拉网式全方位深度清洁,每天加大保洁和清运频次,保持内部干净整洁。

与此同时,在全村重点区域进行停车标线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全村施划了200个机动车位和400个非机动车位。

乡风民风是文明村镇的里子。文明乡风的形成,关键是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不久前,夏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流程,完成村规民约的修订,将做好乡村环境卫生工作和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其中。

“村规民约与积分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方面带动村民主动参与乡村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家园、管理好自家及房屋周围的环境卫生,垃圾不乱倒,杂物不乱堆乱放,污水不乱流。同时,也督促村民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自觉收集自家白色垃圾、废旧塑料,统一投放到村委会指定的垃圾箱,由专人负责监管。”黄仲文表示。

曲艺爱好者的新期待

距离夏村不远处的南门村,同样迎来一场乡风文明的蝶变。

穿过斗门镇南门村口的牌坊进入村内,一棵大榕树映入眼帘,榕树的背后是一栋崭新的两层小楼。

这里是南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8月1日完成改造升级投入使用。实践站内,曲艺社、老人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明实践空间应有尽有。这两天,村民们陆续来到这里,在一楼的曲艺社一展歌喉,在二楼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图书。

“为给村民提供更优质的文明实践和文化活动空间,南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用了20天时间完成改造。”南门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实践站的硬件水,整个空间焕然一新,其中二楼装修升级为集图书室、自室、村民教育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室,可以供村民阅读学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南门村曲艺社已有80多年的历史,是斗门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生动缩影。“周末的时候,不少村民都会来曲艺排练室排练粤曲,特别是市文联来这里开展戏曲活动的时候,村民都非常踊跃地参加。”村民赵嘉荣告诉记者。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文明村镇要有文明的公民为依托。漫步于南门村,219米长的南门村宋历史文化长廊是一大亮点,菉猗堂、接霞庄等古色古香的建筑空间逐一呈现,“毓秀洋楼”升级为“毓秀书房”,并设置文创产品展示区。

在推进文明创建过程中,南门村充分利用村中的文化资源,激活村民的文化意识和主人公意识。在这一进程中,民俗得到了传承发展,既增强了乡民共同的文化信仰,也让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文明创建给南门村带来了崭新的变化。眼下,在路口、村口、广场、主要道路,南门村正在开展全域化公益广告提升行动,打造全覆盖的“文明版图”。

“南门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充分结合这一特点,通过升级改造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合力,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斗门镇委委员李超表示。

农贸市场里的新体验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走进珠海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明亮温暖的灯光、干净无水渍的地板让人眼前一亮。

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的变化让不少来此选购水产品的市民感到惊讶。

“以前,市场地面湿滑,我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地,哪像现在这样干净整洁?”市民陈女士说,市场的环境好起来了,她也可以更加从容淡定地挑选食材。

农贸市场里有瓜果蔬菜,也有市井百态,它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窗口,能让你看到这片土地的风味食材,又能让你看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

在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外,市民买菜的电动车、水产运输的三轮车和机动车各归其位,各色车辆停放有序;市场内,通道地面铺上了红色的防滑地毯,不时还有工作人员清理地面,整洁有序的摊位前,市民与档主交谈着,文明和温情也在言语中流淌。

这是珠海斗门积极构建农贸市场共建共治格局的一个缩影。通过广泛动员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市民参与,斗门正不断扩大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的社会参与面,把一个个农贸市场打造成为城市新名片、文明新典范。

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的变迁,也是珠海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在斗门,越来越多的农贸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坭湾市场,新增设的一座“垃圾分类环保屋”吸人眼球。这个占地21方米的环保屋,设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垃圾收集窗口,外观简洁,造型时尚。只需将垃圾放到投放窗的窗口上,投放窗即可自动翻转过来,将垃圾收走,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然而,在此之前,这里却是一处“人人喊臭”的垃圾集中点。

“通过将垃圾集中点改建为密闭式垃圾屋,定期清洗、消杀、除臭,增加人员实时保洁,强化垃圾收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根治垃圾脏臭问题。”珠海城华市政公司经理黎立生说。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不仅要“换新装、重颜值”,更要实现“内外兼修”。作为停车难的重点区域,从7月5日起,珠海市斗门区深入推进停车划线专项行动,在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场所,结合道路改造和城市交通管理需要,陆续在路面上施划5万个停车位及配套部分非机动车停车位,以提高停车供给,规范停车秩序。(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分隔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