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奋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

时间:2022-10-13 09:53:45来源:南方日报

湛江吴川机场投入运行,开启粤西航空出行新篇章;百米蛟龙穿越湛江湾主航道,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取得突破进展;湛江大道全线主线沥青路面全幅贯通,向通车目标又迈进一大步……湛江这片红土地上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交通项目建设热潮。

将时针拨回到十年前,出行远、出行慢、出行难成为当地群众的心头难题,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一度成为“隐秘的角落”。十年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元,越来越多的重大交通项目在湛江落地生根,交通格局实现历史蝶变。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会处的湛江,与全国各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不断拉,上天入地跨海无所不能,逐渐摆脱“偏”“远”“慢”的标签。

当前,湛江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持续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奋力打造高水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乘机高飞打造区域干线机场

春风频吹来,打开湛江交通大门,让湛江走向聚光灯下。

国家构建“6主轴7走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过程中,湛江被列为重要节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湛江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成为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在省印发的《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中,湛江被赋予“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等四大战略定位。

省印发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投资约2万亿元,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的“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时代在向湛江招手,而湛江不辜负时代所托,迎难而上,乘机高飞,振起“开放之翼”。

十年磨剑,一朝出鞘。今年3月24日零时,湛江吴川机场正式启用,湛江实现粤西枢纽的华丽转身,为了这一刻,湛江已准备了十几年。湛江吴川机场是湛江机场的迁建工程,是广东“5+4”骨干机场布局建设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拼凑湛江乃至广东交通版图的关键一块。

相比于湛江机场,湛江吴川机场装备更加“硬核”。飞行区等级由4C级跃升至4E级标准,具备起降空客330、350,波音777、787等宽体飞机和直航欧美的能力,这是湛江吴川机场成为区域干线机场的底气。

一直以来,湛江主要吸引珠三角、粤西地区的游客。湛江吴川机场的启用,极大地改变了湛江的旅游市场格局,有效拓宽游客渠道,吸引更多来自全国乃至国际的游客。同时,机场人流量大,以机场为载体,对湛江旅游资源进行大力推介,还将进一步为各大景区引流,进一步打通餐饮、物流等行业发展,形成完备的旅游产业链。

机场沿线区域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望催生出颇具规模的临空产业经济带,机场周边板块的未来将彻底改写。9月21日下午,湛江机场高速公路项目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通车,实现高速公路直通湛江吴川机场,给湛江吴川机场空港经济区提供更多交通便利。

根据规划,空港经济区以“一核一轴三中心、两廊三区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为指引,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港产城高度融合的发展示范区和生态宜居空港城。

机场的高通达,让湛、茂、阳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粤西的发展再添一把火。乘着机场投入运行的东风,粤西地区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一大批新兴产业汇聚于此,城市能级大幅提升。

内联外通陆路交通提档加速

一条不设置一个红绿灯,而是通过互通立交来实现换道转向,是名副其实的快速通道——湛江大道通车进度条即将拉满,届时霞山到遂溪最快只需16分钟。

湛江大道全程约22公里,由霞山区宝满村至湛江疏港公路,南北贯通霞山、赤坎、麻章、遂溪四个县区,地理位置跨越众多河流、铁路和公路。沿着湛江大道一路走访,穿越霞山区、赤坎区到麻章区瑞云南路大桥,沿线路段已全部完成沥青铺设,护栏、绿化、路灯、标志牌等路面交安工程基本完成,宛如一条彩绸,飞越于湛江市区之间。

这是湛江加快建设内联外畅公路网的生动缩影。在推动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方面,湛江别出心裁,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年来,湛江加大高速公路补短板力度,重点加快推进对外通道、环城通道、沿海通道和半岛支线建设,推动高速公路“湾区成环、半岛成网”。在加强粤西互联互通方面,湛江开工建设茂名至吴川高速公路,与茂名、阳江共同谋划建设粤西沿海高速,加强国省道有效对接与技术标准衔接,提升三地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连通水

2018年7月1日,湛江首条高铁——深湛高铁江湛段建成通车,从此湛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陆路“3小时交通圈”。

为增强高铁辐射带动能级,湛江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湛海高铁、合湛高铁建设,力争湛江经玉林至张家界高铁纳入国家规划,推动构建“五龙入湛”和“县县通高铁”大交通格局。

高铁枢纽旅客集散能力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坚持站城融合发展理念,湛江加快建设湛江北站、湛江东站、吴川站、遂溪南站、雷州北站等一批以高铁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打造主辅分明的雷州半岛综合交通枢纽群。

为完善高效互联的轨道交通网,湛江适应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需要,加快开展湛茂都市圈和北部湾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工作,推动打造轨道上的粤西城际通勤交通圈。

在夯实大文旅交通支撑方面,湛江推进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助推雷州半岛全域旅游大开发。同时加快美丽乡村路建设,强化乡村旅游的交通基础支撑,加快湛江国际邮轮码头建设,助力培育发展邮轮旅游业。

2006年底,湛江海湾大桥建成,碧海蓝天下大桥如长虹飞跃海面;2021年6月,调顺跨海大桥正式通车,诠释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2021年12月31日,通明海大桥正式通车,东海岛与雷州、奋勇高新区之间的车辆不需再要绕行疏港大道,雷州半岛、东海岛“半小时生活圈”正式形成……一座座高颜值的大桥跨越海面,改变湛江的发展格局。

今年6月,湛江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湛江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意见的公告》表示,“123小时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中心区与邻副中心间30分钟通勤,湛江市区1小时可达各县(市、区),各县(市、区)1小时可达本辖区所有乡镇;基本实现湛江市区陆路2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周边省会城市;基本实现湛江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通向全球港口能级不断跃升

湛江三面临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港口经济和港口文化的发展。“港城”的亲切称呼背后,蕴含着湛江与港口源源不断的缘分。年来,湛江不断向深蓝挺进,强化深水港核心优势,提升港口能级,人、货、物通过港口漂洋过海,走向远方。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诞生,这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重要港口。

“十三五”期间,湛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06亿吨,同比增长29.8%;集装箱吞吐量498万TEU,同比增长105.3%。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完成混矿量居全国港口第5位,湛江港华南地区大宗货运枢纽港的地位更加牢固。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港获准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成为全省唯一参与新通道建设的港口。目前,湛江港已开通铁海联运线路23条,形成辐射云南、贵州及湖南的海铁联运网络,过去五年共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13.4万TEU。

因港而兴的湛江,把握湛江港在全国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积极建设雷州半岛港区群。通过加快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一步强化深水大港核心优势。

以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为契机,湛江不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湛江—斯里兰卡”产业+物流通道建设,稳步提升湛江港融湾入海通西的枢纽功能。

湛江港将形成“环一湾绕半岛辖十二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湛江港将环湛江湾和绕雷州半岛布局发展,划分为调顺岛港区、霞海港区、霞山港区、宝满港区、坡头港区、南三岛港区、东海岛港区、吴川港区、雷州港区、徐闻港区、遂溪港区、廉江港区等共十二个港区。

昔日,港口基础设施老旧、两岸船舶调度信息未同步……种种原因让琼州海峡过海旅客感到过海难、过海慢、过海累。2020年9月,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滚码头正式开港运营,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从此,徐闻至海口的海上航行距离从24海里缩短至12海里,航行时间从2—3个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从上空俯瞰徐闻港,它像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鸟,又像跃回大海的鲨鱼。内部东方古建筑传统设计元素的“月亮门”与楼外海上的晴空浑然天成,呈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寄托粤琼两地美好愿景。

徐闻港不仅打造了一条与海口新海港区相对应、海上里程最短的过海航线,还建设智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港区交通运输“全互通、零换乘”,助力湛江打造成为内陆与海南内外联动的重要枢纽、海南自贸港后勤基地和经济腹地。(●南方日报记者傅晓冰 通讯员姚瑶吴其彪)

    ------分隔线----------------------------
    推荐阅读